最近全國多地創(chuàng)下了高溫歷史紀錄,一些城市甚至出現(xiàn)了有氣象記錄來的最高氣溫。電視里,奮戰(zhàn)于路面的交警甚至脫下鞋子向大家展示因為地面的高溫而脫落的鞋底。是的,在陽光的直射下,路面的瀝青都能夠熔化,雞蛋都能夠煎熟,那么整天滾動在路面上的輪胎能夠承受得住么?如何在如此嚴酷的氣候下避免爆胎事故的發(fā)生呢?
胎壓必須隨時保持正確
是否能夠正確保持胎壓,是安全行車最關鍵的問題。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爆胎事故并非由于路面異物,而是由不正確的胎壓而導致。作為一名合格的車主,每天出車前檢查輪胎氣壓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如果胎壓達不到標準值,輪胎就容易發(fā)生故障。建議車主在車上自備一個氣壓表。測量、調(diào)整氣壓值以冷車時為準,熱車后胎壓通常會升高0.8~1.0bar,屬正?,F(xiàn)象。
很多人以為,夏季溫度高,若將胎壓適當調(diào)低將能減少輪胎爆胎的可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而其導致的后果可能相當嚴重。專家指出,胎壓還是應以廠家要求為準。若胎壓過低,就勢必產(chǎn)生胎冠兩肩磨損現(xiàn)象,同時易使胎溫升高,進而使胎面或簾布層脫層,胎面溝槽及胎肩龜裂與簾線斷裂;另外,胎唇與輪輞之間摩擦過大,引起胎唇損傷或輪胎與輪輞脫離,嚴重時將產(chǎn)生事故。
合理車速降低爆胎風險
保持車速也是降低爆胎事件發(fā)生概率的重點。合適的車速,不僅讓駕駛者有充足的反應時間去應對突發(fā)狀況或是路面上的異狀,同樣有利于保證輪胎的正常工作。過高的車速,不僅加劇輪胎的磨損,也會大幅度增加輪胎內(nèi)的溫度,從而導致胎壓升高,存在爆胎的風險。另外,前面還提到過輪胎的速度級別問題,如果以超過輪胎原廠設計速度級別的車速行駛,輪胎的強度將難以承受過高的離心力,爆胎的風險也會大幅度的提升。此外,大型卡客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超載問題也是導致爆胎的元兇之一,這里我們就不詳細說了。
多次修補建議更換輪胎
長年行駛的輪胎難免被扎,修補也就再正常不過。但過多的修補,或是不合適的修補位置,同樣可能造成爆胎。我們都知道,修補過的輪胎的密封性與負荷能力遠不及未修補過的輪胎。修補過的輪胎內(nèi)側修補處一般都墊有橡膠墊片,相比輪胎的胎面,這片薄薄的橡膠片強度相差甚遠,不過好在它并沒有與路面直接接觸的機會,因此一般情況下問題不大。但如果修補不到位,橡膠片與輪胎內(nèi)側的粘合不良,在高速行駛時則有可能發(fā)生脫落漏氣。如果是用簡易的膠條堵漏,漏氣的機會就更大了。另外,一些車主和修車廠不能正確判斷輪胎的修補位置是否合適。比如說,一些輪胎的劃傷部位位于胎側,或者胎面的創(chuàng)口過大,一些車主為了省錢還是勉強補胎了,那么,這些修補部位都將成為爆胎的隱患。因此,當一條輪胎多處修補后,即使每一處修補都是正規(guī)的,我們也應該考慮將其更換了。畢竟,人手施工的輪胎修補,誰又能保證每一處都是萬無一失的呢?
(記者 朱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