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偉明
朋友老張在鄉(xiāng)下經(jīng)營一家農(nóng)場,平時少不了客氣地邀請大家有閑時去他的農(nóng)場采采果、摘摘菜、釣釣魚什么的。大家當然都答應得很好,但這年頭,有閑的人畢竟少,大家總是成天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所以說歸說,真的去過老張農(nóng)場的人并沒有幾個。
某個周末,筆者與幾個文友驅車下鄉(xiāng)采風,忽然想起老張的農(nóng)場就在附近,剛好大家都和他熟悉,便決定不打招呼,直奔農(nóng)場給老張來個“意外驚喜”。
一路打聽,果然在幾公里之外找到了那個地方。農(nóng)場依山而建,綠樹環(huán)繞,看起來規(guī)模不小。水泥路盡頭的入口處,建了個簡易的門樓。一個年過六旬的老漢在值班房守門。得知我們要找老張,守門老漢淡淡地說,老張不在這里,有事你們直接打他電話。
同行的一位朋友問:“這農(nóng)場,不是老張的嗎?我們是他的朋友,既然他不在,就不打擾他了;但我們也難得來一趟,就讓我們進去轉一圈參觀一下吧?”
不料,老漢冷冷地說:“農(nóng)場又不是他一個人的,這事我可答應不了!”
一聽這話,大家面面相覷。原來農(nóng)場不是老張獨家經(jīng)營的啊?為了不讓守門老漢為難,也為了避免更多的尷尬,大家默默地上車離去。
回去的路上,一車人聊起老張,都說這家伙不實在:明明是和別人合伙辦的農(nóng)場,卻故意吹成自己獨家的;明明沒能力安排大家去農(nóng)場休閑,卻常常耍嘴皮賣乖(大家從守門老漢的態(tài)度,推斷老張在農(nóng)場的地位不高,定然不是大股東)。以后每次遇到老張,大家心里都不禁想起農(nóng)場門口那一幕;遇到老張的其他朋友,也不禁悄悄說起這件事。
老張對此渾然不覺,見了面依舊和大家扯東扯西,熱情邀請大家有空去農(nóng)場玩玩。每當聽到老張說起這些客套話時,大家嘴上雖然隨意應付,心里卻常常竊笑。
我這人心窩淺,總是藏不住話。有一回,老張又向大家說起他的農(nóng)場,我再也忍不住,直接問他:“那農(nóng)場到底有幾個老板呀?你在那里排第幾呀?”
老張驚訝地說:“農(nóng)場就我一個老板呀,我不存在排第幾的問題呀!”
話已至此,不如問個明白。于是,我不緊不慢地把那天的遭遇說了出來。
老張一愣,哈哈一笑之后說道:“原來你們曾經(jīng)到了我的農(nóng)場門口???怎么不給我打電話呢!你說的這事是這樣的,我得解釋一下?!庇谑前言f了出來。
原來,那個守門老漢是老張的堂叔,也是老張在農(nóng)場請的門衛(wèi)。老張因為兒子前段時間借了一些人的錢,常有討債的人到農(nóng)場來向他討說法,為了避免糾纏,老張便交代他堂叔,凡是來這里找他的,便告訴他們這農(nóng)場并不是老張獨家的,還有好幾個老板呢!那天,他堂叔顯然是把我們一行當作討債的人了。
沒想到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后還有這般“內情”。好在后來藏不住話的我補問了一句,要不然的話,我們還將一直誤會著老張呢??磥恚行┬拇嬉苫蟮氖虑?,該多問一句的,還是問一下好。否則,事情的真相可能和你的想象有天壤之別。
生活中的這種瑣事倒也罷了,如果事后不問那一句,大不了和別人打個肚皮官司,出不了多大的事,而工作中有些事,若是不多問一句,說不定就可能傷害他人。
某單位一位負責考勤的領導,喜歡隨機暗訪職員在崗情況。連續(xù)兩次,他看到某科室的某職員不在辦公室,于是暗暗記在心上,并在某次大會上將其作為反面典型提出批評。卻不知,這個職員兢兢業(yè)業(yè),從未遲到早退曠工,該領導暗訪時,他恰好被科長派去給上級機關送文件了。這位領導就是因為省了一句問話,導致了這么一個“冤案”,讓職員受到委屈。
所以說,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該多問一句的事,還是別在心里嘀咕,別偷懶,別自以為是,及時問個明白,對大家都好。
《中國質量報》【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