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東
“要用清潔的光伏電力留住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聚焦新能源發(fā)展,針對加快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落實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和優(yōu)先上網政策等方面提出多項建議。
2020年9月22日,中國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獲得世界各國廣泛贊譽。隨后,日韓相繼承諾2050年達到碳中和。美國也于今年2月19日重返《巴黎協定》。目前,全球190多個國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識,共同推進人類能源轉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劉漢元表示,當前,光伏發(fā)電已成為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最經濟的發(fā)電方式,具備了大規(guī)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成為全球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與此同時,中國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產品每年發(fā)出的電力相當于5000萬噸石油的當量,且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且發(fā)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霸诖吮尘跋?,加快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加速我國碳中和進程,不僅是實現綠色清潔高質量發(fā)展和氣候治理的必由之路,也是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的必然選擇?!眲h元說。
對此,劉漢元建議,加快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加速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大幅度提高我國“十四五”規(guī)劃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建議將我國“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2%;將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內控時間,分別提前到2023年和2050年。
他同時表示,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和應用第一大國,中國制造的光伏、風電產品及相關資本走向世界,一方面支撐并大大加快了發(fā)達國家的能源轉型速度,另一方面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廣大的欠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提供了全新的發(fā)展路徑。中國制造對于國家形象的提升,對全球能源轉型、氣候治理和全人類的重大意義,應該被清楚地認識并得到肯定。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