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任星宇)為引導消費者在“雙11”網絡購物高峰時段科學理性消費,重慶市豐都縣、四川省南充市消委會聯合發(fā)布“雙11”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一、假促銷真忽悠 理性消費“勿貪”
部分商家在“雙11”前先提價,再推出抵購券、預付、紅包、滿減等促銷套路,甚至“暗度陳倉”銷量見漲便又偷偷提價,實際售價往往更高,消費者切勿被套路“忽悠”。各種促銷活動讓人應接不暇,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在面對如此多的誘惑時要“貨比三家”,認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做到理性消費“勿貪”,不然只會徒增煩惱。
二、真網紅假產品粉絲跟從“勿盲”
近幾年,“直播帶貨”開始逐漸走紅。所謂的“網紅”以各種娛樂化的方式對商品進行推銷,產生了新的“粉絲”經濟。在直播中,有的“網紅”商家往往會夸大產品的功能,實際上他們可能自己都沒使用過此產品,粉絲經常會受直播氛圍影響“被動”盲目沖動購買。還有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向粉絲推薦低劣產品、假產品,擾亂市場秩序,直播帶貨有一定的沖動性,有時甚至會落入“網紅”精心設計的陷阱,消費者切勿盲從。
三、謹防詐騙風險陌生電話“勿信”
近年來,不法分子冒充電商客服人員對消費者進行電信詐騙,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造成巨額財產損失。不法分子通過不法途徑獲得網購訂單數據,根據訂單信息聯系消費者,謊稱網購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向消費者發(fā)送二維碼或鏈接,要求輸入銀行卡信息以便進行“退款”或“賠款”,隨后不法分子會利用消費者的銀行卡信息進行消費盜刷,在需要轉賬確認時,告訴消費者目前正在處理退款操作,需要消費者將“驗證碼”填入操作頁面即可完成退款操作,實際上此“驗證碼”為銀行卡轉賬所需“驗證碼”。面對陌生來電或陌生鏈接、信息等,消費者切勿相信。
四、留存交易證據 依法維權“勿怕”
由于網上購物的商家大多數是外地公司,收貨時要留意查看票據的公章,消費者要注意保存聊天記錄、相關網頁和付款憑證截屏,向商家索要發(fā)票、購物憑證等,以便事后出現糾紛據此維護權益。如果出現糾紛或發(fā)現偽劣假冒商品可向電商平臺客服提供證據投訴,也可撥打12315或者向所在轄區(qū)市場監(jiān)管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消費者要積極維護自身權益,依法維權切勿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