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某品牌一款電動汽車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前保險杠剮蹭損壞,車主維修花費了1.9萬元。此事引發(fā)眾議。有網(wǎng)友表示,現(xiàn)在,吃雪糕遇到“雪糕刺客”,買鮮花遇到“鮮花刺客”,沒想到開汽車還會遇到“維修刺客”。
許多人認為,相比傳統(tǒng)燃油汽車,電動汽車的結構簡單,平時維保只有空氣濾芯、燈組、雨刷等耗材部件開銷,維保成本較低。但上述事件讓一些人改變了這種看法。有網(wǎng)友稱,隨著電動汽車不斷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fā)展,其維保成本還會大幅提升,超過燃油車應該是分分鐘的事。
美國一家數(shù)據(jù)分析公司做過一項統(tǒng)計,結果印證了電動汽車維保貴這一情況。該公司查詢了2016年至2021年之間約1900萬輛汽車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購買電動汽車的前3個月中,維修成本是燃油汽車的2.3倍;在使用一年后變成了1.6倍,但還是高于燃油汽車。關于何以會如此,該公司分析認為,維修人員診斷及修復電動汽車故障的時間要遠多于燃油車,前者是后者的1.5—2倍。而且,維修技術人員不僅要懂機器方面的維修,還要懂得電路、電子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并獲得權威機構認證,這意味著更高的人工成本。維修的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最終會轉化為更高維修價格,讓顧客買單。
事實上,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電動汽車維修貴,除人工成本高之外,零部件花費高也是重要原因。文首提到的案例中,車主支付的維修費里有一項是更換激光雷達,其單顆費用為8916元。對此,有評論指出,激光雷達現(xiàn)在差不多已經是高端電動汽車的標配,安裝它的目的是采集車輛數(shù)據(jù),保障行車安全。但為了美觀,一些車企將激光雷達安裝在車輛保險杠內,而保險杠是易損部件,有了這樣的高技術裝備附加,就讓原本不算貴的保險杠變得十分嬌貴了。
如果電動汽車發(fā)生的不是剮蹭而是碰撞事故,維修起來的花費還要多,更讓人真切體味到“刺客”的意味。為了降低成本、增加車輛安全性及提高續(xù)駛里程,現(xiàn)在一些電動汽車生產企業(yè)采取了一體壓鑄技術、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等新技術。比如,特斯拉Model Y用一體壓鑄技術來生產車架后底板,這樣就把原本70多個零件通過沖壓、焊接整合成一個大零件。像蔚來、小鵬等國內車企也采用了這種技術。不過,采用一體成型技術雖然造車效率更高、車輛也更結實,但遭遇碰撞變形后很難維修,本來只是換個零件的事,可能會變成整體報廢更換。這可比換一個激光雷達費錢多了。今年2月,有一輛特斯拉Model Y撞壞了車架底板,保險公司預估維修費高達20萬元(這輛車才28萬元)。
一些電動汽車企業(yè)之所以采用一體化技術也是出于使用新材料的考慮。電動汽車動力源的電池重量很大,這使得電動汽車整體車重一般要重于同級別燃油車。為了降重,一些電動汽車企業(yè)采用了全鋁車身設計。相比鋼材,鋁這種材料不僅比重輕,強度也高,能提升整車被動安全性。但鋁本身也有非常明顯的缺點,比如彈性小、熔點低,一旦發(fā)生碰撞變形,通過采用傳統(tǒng)的鈑金工藝復原是不可能的,受損鋁材只能更換,這必然會推高維修成本。
電動汽車維修成本高的問題保險公司是很清楚的,精于算計的他們自然不愿意吃虧。中國銀保信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整體出險率高于非新能源汽車3.6%,家用新能源汽車的出險率高于非新能源車9.3%。并且,家用新能源車型平均每臺車賠付金額也高于非新能源汽車2.7%。這使得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保費一直高于非新能源汽車。2021年底新能源汽車專屬商業(yè)保險條款正式上線后,許多電動車車主發(fā)現(xiàn)他們交的商業(yè)險都有所上調,特斯拉Model Y長續(xù)航版的商業(yè)保險據(jù)說翻了一番,最高價格超過了1.5萬元。顯然,所有的市場風險就已被市場定過價了,這些都得由車主買單。
目前看電動汽車維修是有些貴,但在業(yè)界看來,隨著新能源車技術加速普及、產業(yè)鏈更趨成熟、保有量增加,未來其維修費用或將有所回落。另外,也提醒電動汽車車主,雖然保險貴一些,但還是盡可能把險種買齊,這也是目前車主降低維修成本的一個關鍵舉措。畢竟,相比保險,自己掏錢維修更肉痛。
《中國質量報》【車市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