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氣轉涼、降水增多,野生蘑菇進入旺盛生長期,也是誤采誤食有毒蘑菇引起中毒事件的高發(fā)易發(fā)期。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管廳發(fā)出以下風險警示:
一、風險防范記心上,野生蘑菇不去采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其中許多品種都有毒性,目前還沒有簡易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學方法。因此,廣大群眾在小區(qū)、公園、綠化帶或戶外活動時,不要采摘草坪中間、路邊、渠邊、樹蔭下、草叢中的野生蘑菇,稍不注意,就會看錯導致嚴重的后果,特別是告知家中的老人不要輕信民間經驗而隨意采摘野生蘑菇。野生毒蘑菇毒性成分復雜,中毒表現(xiàn)各異,會造成急性肝損害、急性腎衰竭等,救治難度大,死亡率高。
二、正規(guī)渠道才購買,生產經營多提防
廣大群眾要在正規(guī)超市或市場購買野生蘑菇,選取資質齊全的店鋪,切勿在路邊攤販或流動商販處購買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野生蘑菇,特別是那些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務必不要輕易食用。生產經營者在加工、售賣野生蘑菇時,應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經營不認識的蘑菇,要確保在加工、經營的蘑菇中沒有混入有毒蘑菇。
三、嚴格把關是關鍵,加工制作要規(guī)范
餐飲單位、學校食堂、各類企事業(yè)單位食堂以及家庭聚餐、農村自辦宴席等,要嚴格把好食品原料進貨查驗關,對在超市或農貿市場采購的蘑菇要嚴格挑選,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混入,嚴格索證索票管理。嚴禁采摘野生蘑菇作為食品原料;嚴禁購買和使用來源不明或無法辨識的野生蘑菇進行加工制作。加工烹調時要炒熟煮透,切忌涼拌生吃。
四、疑似癥狀莫大意,立即就醫(yī)搶時機
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癥狀也不同。消費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現(xiàn)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癥狀,務必要立即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切忌延誤治療時機。
如果發(fā)現(xiàn)食品安全問題,可撥打12345或12315熱線,或者通過全國12315互聯(lián)網(wǎng)、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