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就有戴玉、玩玉、藏玉的習慣。隨著直播帶貨發(fā)展,我們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直播間”購買翡翠玉石。
但是,想買到合心意的靠譜翡翠,一般需要許多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普通的“小白”想光靠主播的片面之辭和直播間精心設計的畫面來選購,往往只有被宰的份兒。
日前,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聯(lián)合廣東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消費警示,教你辨別直播間消費陷阱、科學選購翡翠玉石。
毛胚翡翠帶有一定“賭運氣”性質
普通消費者應謹慎理性
有些翡翠電商直播間銷售“手鐲板料”,通過在板料上圈出手鐲形狀并標號進行售賣,消費者購買后由商家進行加工為成品。
這類未經(jīng)過切割加工的玉石毛料不能完全從表面上看透翡翠的成品效果、是否含有瑕疵,而且在切割加工過程中是否會浮現(xiàn)裂痕,裂痕多少、走向只能憑經(jīng)驗大概估量,不能絕對準確判斷。
因此,購買毛胚手鐲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帶有“賭運氣”的性質,普通消費者如果不掌握專業(yè)知識,僅僅根據(jù)主播片面說辭就沖動購買,可能出現(xiàn)實際成品與預想不符的情形,從而造成損失或引發(fā)消費糾紛。
“低價處理”or“化學處理”
警惕商家文字游戲
翡翠“A貨”俗稱“天然翡翠”,僅經(jīng)過物理加工打磨,品質和價值上均比經(jīng)過化學處理的“B貨”“C貨”高出很多。
而某些直播間不會直接告訴你屬于哪個等級,通常只會標注“工廠處理翡翠”“緬甸處理翡翠”“處理翡翠毛料”等等宣傳語,有的商家則只在一長串文字中寫上“處理”二字。
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看見“處理”二字就以為撿便宜了,以為商家是低價“處理”搞促銷活動,實際上卻可能是商家在玩文字游戲,銷售經(jīng)過化學“處理”的翡翠。
你以為收到發(fā)現(xiàn)問題后要求退貨就好了?
此時商家則辯稱交易前已經(jīng)注明是經(jīng)過“處理”的,并且屬于加工定制,不予退換。
燈光下瑕疵色澤難辨
勿被“美顏”蒙蔽雙眼
俗語說:月下美人燈下玉。
珠寶首飾特別是翡翠,一般在射燈燈光的襯托下會顯得更加溫潤、顏色更加漂亮。
而一些直播間都是在室內通過全方位的燈光照射,并且都是帶濾鏡效果,美化翡翠色澤、掩蓋瑕疵,讓消費者容易心動。而實際銷售的貨品往往與直播展示效果存在色差、尺寸差異、瑕疵差異等,讓消費者覺得貨不對板。
實際上,飾品在自然光下最能體現(xiàn)真實的一面,消費者在觀看直播時,切勿被“美顏”蒙蔽雙眼而倉促購買,應盡量要求主播在自然光下多角度轉換商品,仔細看清楚飾品各部分特征,可截圖或拍照保存,有條件的可線下看貨,防止貨不對板或遭換貨、損壞等情況發(fā)生。
直播推銷套路多
提防夸大、虛假宣傳
有些不良主播在直播時為誘導消費,往往會編造謊言、使用話術套路等方式,騙取消費者信任.
如謊稱自己是工廠老板、謊稱直播場地在緬甸交易市場、利用“水軍”在直播間當托、主播與供貨的老板現(xiàn)場進行砍價表演、濫用專業(yè)術語妄圖以次充好等,用各種套路吸引消費者下單購買。
消費者要保持理性,時刻以商品品質和性價比作為是否購買的依據(jù),購買時要細讀商品詳情介紹,詳細了解商品特性,耐心詢問商品的各項細節(jié)問題,例如售前質量保證、物流保價服務保障、售后保障退貨換貨的條件及范圍等,不輕信各種銷售套路,避免落入消費陷阱。
此外,個別翡翠直播間還存在主播或客服引導消費者到平臺外私下交易、出具假冒鑒定報告、泄露個人信息等問題。消費者若要選擇網(wǎng)購翡翠,要選擇正規(guī)、知名、信譽好、售后服務完善的電子商務平臺購買,盡量使用第三方支付擔保交易,不與主播私下交易,拒絕直接匯款至個人賬戶的要求。
同時,要有取證維權意識,及時保存好主播推薦的首飾、視頻、活動頁面,購買后主動索取并保留好發(fā)票及相關票證,一旦遇到消費糾紛,可先與商家、平臺協(xié)商處理,如協(xié)商不成,可到相關的行業(yè)協(xié)會或權威機構進行專業(yè)鑒定并出具評估報告,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