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精致好開的“空間魔術師” 試駕廣汽本田第四代飛度

          2020-12-02 12:59:22 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

          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訊(實習 張陽)廣汽本田第三代飛度一直是年輕人心中的平民超跑,改裝界的寵兒,憑借著出色的動力性能、運動的外觀造型以及寬敞的空間表現(xiàn)等優(yōu)點,第三代飛度受到了大量年輕人的追捧。

          第四代飛度煥新而來(攝影:劉嵩)

          但是自其2014年推出以來,已經(jīng)過了6年的時間,這么長時間沒有進行換代,讓飛度的內飾和配置逐漸失去競爭力。隨著年輕一代對車的要求越來越高,想要俘獲他們的心,換代勢在必行。于是,第四代飛度帶著全新的設計、更高的配置來了。

          外觀大改 更加“萌趣”

          第四代飛度提供了兩種版本車型,分別是普通版的潮跑Pro(SPORT)和跨界版的潮越Max(CROSSTAR),其中普通版造型與海外版車型有著一定的差異,跨界版則保留了海外版的原汁原味,而本次試駕車型就是頂配的潮越Max版。

          第四代飛度造型更萌(攝影:劉嵩)

          可能是為了讓受眾面積更廣,第四代飛度拋棄了上代車型方正、硬朗的設計,取而代之的是加入了更多圓潤、可愛的設計風格。拿筆者以及身邊的男性朋友來說,對這次外觀的改變并不買賬,平民超跑不應該有軟萌屬性的存在。但是萌趣的前臉造型卻受到了更多女性消費者的喜愛,甚至還有幾個大爺跟筆者夸過新飛度的外觀好看、耐看。雖然這次換代,外觀有著不小的爭議,但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全新飛度的前臉造型比歷代車型更加精致,層次感也更顯豐富。

          兩種版本兩種外觀設計(攝影:劉嵩)

          CROSSTAR版本比SPORT版本,車身下方增加了一圈防刮蹭黑色護板,橫幅式的中網(wǎng)造型也符合整車的跨界風格,可筆者更喜歡的還是SPORT版本,因為前后包圍、前中網(wǎng)和小尾翼才是“猛男”該有的配置。

          CROSSTAR版本還配備了行李架(攝影:劉嵩)

          車身側面,CROSSTAR版本配備了黑色的輪眉和行李架,行李架的配備也讓飛度擁有了更多長途自駕的能力。尺寸方面,第四代飛度的軸距與上代車型的軸距都是2530mm,車長和車寬的變化也不明顯,但是在高度方面,SPORT版本增加了12mm,CROSSTAR版本則增加了42mm。

          A柱位置盲區(qū)得到了壓縮(攝影:劉嵩)

          細化處理的前立柱設計是第四代飛度令人驚喜的一大亮點,坐上駕駛位后,超大的視野就一個字,爽。A柱位置的盲區(qū)得到了進一步壓縮,大廣角的視野讓筆者在駕駛時更安心,更放心。而且這種細化的前立柱不僅僅是增加視野這么簡單的功能,其還能在發(fā)生碰撞0.09秒后,由A柱承受碰撞負荷,確保了安全性。

          Honda SENSING的搭載對于飛度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進步,最新版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新增了普通道路車道偏移抑制功能、十字路口左轉直行防碰撞功能,防護進一步升級。遺憾的是,這項配置僅出現(xiàn)在了兩個系列的頂配車型上。

          (攝影:劉嵩)

          開口較低的后備箱適合搬運大型物件(攝影:劉嵩)

          車尾的造型倒不像車頭那么“萌”,尾燈由后角窗順著線條延伸至車尾,內部由點陣式調整為燈帶式,更具質感。第四代飛度與上代車型一樣,將后備箱開口設置得較低,搬運大型物件十分方便。

          內飾亮眼 經(jīng)典回歸

          第四代飛度的兩個版本在內飾設計上保持了一致,第二代飛度經(jīng)典實用的設計再次出現(xiàn),中控臺右側的杯架以及上下層儲物箱,不僅增加了前排的空間利用率,還兼顧對稱設計的美感。尤其是設置在兩側空調出風口的雙杯架設計,不論是夏天放冷飲,還是冬天放熱飲,都能在打開空調后持續(xù)保溫,這個功能真的十分貼心。除此之外,左側杯架還給筆者提供了另一個便利,就是充當手機支架,由于第四代飛度的車機系統(tǒng)沒有配備導航功能,所以只能依靠手機,放在杯架里雖然遮擋了一部分,但不影響觀察路線。

          經(jīng)典實用的設計回歸(攝影:劉嵩)

          兩側的杯架設計十分貼心(攝影:劉嵩)

          第四代飛度配備的是兩幅式方向盤,雖然在視覺效果上增加了開闊感,但在倒車等情況時不易分清方向盤是否回正,有時容易混淆。而且對于一款家用小車來說,筆者個人感覺方向盤的尺寸要是再小一些可能會更加合適,而且多功能按鍵的尺寸又有些偏小,手大的朋友容易發(fā)生誤操。

          液晶儀表顯示內容豐富(攝影:劉嵩)

          7英寸液晶儀表的加入總算給車內增加了一點科技感,界面設計雖然簡潔但顯示內容豐富。例如自適應巡航就可以顯示在儀表上,甚至連轉向燈的細節(jié)都有,這種小驚喜還是做的比較到位的。

          中控屏幕功能不是很豐富(攝影:劉嵩)

          遺憾的是,第四代車型只有CROSSTAR版本配備了8英寸的觸控中控屏,而且倒車影像、甚至是倒車雷達也都沒有配備,雖然后期可以自己加裝,可是頂配車型這樣的配置在如今這個時代總感覺說不過去。而且這套車機系統(tǒng)功能不算豐富,只有收音機、藍牙音樂、百度CarLife等幾個功能。對于筆者,這個屏幕存在的唯一用處就是用藍牙聽聽音樂。雖然有百度Carlife,但本人覺得其沒有Carplay好用,所以用過一次也就不用了。

          旋鈕式設計易于操作(攝影:劉嵩)

          第四代飛度全系配備的都是手動空調,雖然沒有自動空調便利,但好在旋鈕的設計也符合駕駛習慣,尤其是上方小屏幕的加入也讓操作變得更加清晰。

          座椅厚度進行了增加(攝影:劉嵩)

          本田玩空間一直是把好手,尤其是飛度,雖然是一款小型車,但乘坐空間和儲物空間一直為人稱贊,這一優(yōu)點也在第四代車型上得以傳承。第四代飛度搭載了本田首次引入國內的全新座椅,MAT全新骨架構造,提升了支撐性和包裹性,厚度也進行了增加,坐起來感覺相當厚實,長時間乘坐沒有特別明顯的疲憊感。

          魔術座椅提升車內空間利用率(攝影:劉嵩)

          但全系車型的座椅均為織物材質,主副駕座椅都采用的是手動調節(jié),就連頂配車型也沒有“特殊照顧”,這一點略微有些吝嗇。同樣還有魔術座椅,也僅是CROSSTAR版本才有,如果你喜歡SPORT版本的外觀,又想要擁有魔術座椅帶來的豐富空間,很可惜你只能二選一了。

          本田的魔術座椅是體現(xiàn)飛度實用性的特點之一,其并不是指座椅會變魔術,而是座椅能通過各種方式組合增加車內空間的利用率。座椅可隨意向上折起或折疊放倒,車內空間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意自由掌控,提升了應對不同裝載需求時的空間利用率。

          動力延續(xù) 駕駛舒適

          第四代飛度繼續(xù)沿用了老款車型上的1.5L直噴DOHC i-VTEC地球夢發(fā)動機,最大功率96kW,最大扭矩155Nm,并且符合國六排放標準,廢氣比上一代減少了60%。

          在試駕第四代飛度時,筆者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臺車搭載的CVT變速箱基本不會讓人感覺到頓挫感,尤其是在開啟節(jié)能模式下,隨著油門的加重,車輛的速度提升的十分線性,一點突兀的感覺都沒有。

          (攝影:張陽)

          但只要關閉節(jié)能模式,第四代飛度就好像在告訴你它依然是那輛平民超跑,油門踏板變得更加靈敏,加速來得更加直接。當掛到S擋之后,動力的爆發(fā)更加迅猛,就連發(fā)動機的轟鳴都像是在提醒你不要忘記它的身份,雖然如此,第四代飛度并不會給你不好控制或者不舒服的駕乘感受。

          據(jù)了解,這是因為這一代飛度引入了G-Design Shift控制技術,加強了油門和變速箱之間的聯(lián)動,提升了發(fā)動機轉速上升的線性感受,也增強了加速感受,使駕駛者不論是在堵車起步還是并道超車時都更加得心應手,乘坐者在乘坐時更加舒適。

          (攝影:張陽)

          第四代飛度的轉向手感同樣設定得十分線性,轉向的感覺很自然,可以做到駕駛者“指哪打哪”,這樣也使車輛變得容易把控,駕駛起來十分輕松。這種靈活好開的特點,再加上飛度小型車的屬性,能給予駕駛者更多的信心。

          懸掛方面依舊是前麥弗遜獨立懸架+后扭力梁非獨立懸架的組合,但懸掛采用了低摩擦化技術,后減震的結構也進行了優(yōu)化,在路過坑洼路面時有效緩沖了顛簸,品質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但是這也僅限于低速狀態(tài),只要速度一上去,車輛對于大顛簸的過濾就沒有那么從容了,硬邦邦的感覺并不是很舒適。

          隔音還需再加強(攝影:張陽)

          飛度的隔音一直是被吐槽的點,此次第四代飛度針對底盤噪音,在前擋風玻璃的下部增加了兩根密封條降低中頻噪音,同時強化車身的骨骼,增加了儀表板面板的厚度,在底盤、車門附近增加了防音材料、隔音材料、吸音材料,讓車廂內隔音性能相比第三代飛度提升了10%。而發(fā)動機噪音方面,擴大了發(fā)動機隔音件面積,側擋泥板追加吸音材料等,噪音改善提升了5%~8%。但是,在高速行駛或是運動模式下,噪音的抑制效果還是沒那么好,車里的“動靜”還是比較大的。

          總結:

          飛度的這一次換代,仿佛在向舒適、實用等方向靠攏,不論是空間利用率還是精妙的儲物設計,都會讓你覺得這十萬塊錢花得值。可是飛度在配置上的吝嗇又會讓你在掏錢時產(chǎn)生猶豫,雖然老款車型也差不多這樣,而且后期有些配置也能自己加裝,但為什么不能在出廠時就有呢?難道就是為了給用戶后期改裝的空間嗎?當然,瑕不掩瑜,第四代飛度僅憑好開這一特點就能將它的槽點忘掉,它依然還是年輕人首次購車時無法忽略的選項。

          (責任編輯: 李素 )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