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洲天宇認證中心
“商品售后服務認證,服務認證,品牌認證,商業(yè)企業(yè)品牌評價”
第四篇 經驗分享:售后服務之企業(yè)
第13章 廈航:每個人心中都裝著旅客
二、服務是我的天職(空中乘務員 王燕晴)
我來自廈航空中乘務部,在廈航已經飛行了18個年頭。這些成長的點點滴滴如今還記憶猶新。與很多姐妹一樣,當年也是帶著百里挑一的自豪,懷著對藍天飛翔的美好夢想,走出校門,來到花團錦簇的海濱廈門。
來到廈航,首先是三個月的專業(yè)訓練,課程包羅萬象,航線地理、形象塑造、英語會話、逃生訓練、常見疾病救護……幾乎每一門功課學下來,都讓人脫一層皮。還記得第一堂課,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形體禮儀項目,卻是手把手地教我們梳頭,怎么梳發(fā)型才能紋絲不動,皮筋繞幾圈、發(fā)髻盤多高都有講究。訓練微笑時,心想這還不容易,我天生一副笑臉,可為了達到“露八顆牙齒”的標準笑容,得先在嘴里咬著一根筷子進行訓練,幾分鐘后肌肉僵硬、口水直流、頭皮發(fā)麻,直到練得眼神都能透出微笑來。在訓練水上撤離營救時,要從一層樓高的飛機模擬艙跳進水里,頓時我心慌腿軟,含著眼淚邁不開腿。教員冷竣地說:“旅客生命急待救援時,三層樓也要跳!”說著突然把我推了出去。我也搞不清是掉下去的,還是跳下去的。但那一跳,跳出了膽量,跳出了自信。最終我經過層層考核,拿到了培訓合格證書。走出培訓中心的那一刻,我感慨良多,奮斗之路從付出起步,而乘務員頭頂美麗的光環(huán),更是汗滴和淚水折射而成的。
上機飛行前,我一個晚上沒睡好,起個大早,化個美美的妝,穿上筆挺的制服,拉著箱子,驕傲地穿過候機大廳,迎著旅客羨慕的目光,心里特別受用。我一遍遍地默念著服務程序,憋足了勁兒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飛。旅客登機了,我站在艙門口數(shù)客,邊熱情問候,邊按著計數(shù)器,有位旅客問了句話,我一分神兒,記不得按還是沒按,只好進客艙一個個重數(shù),旅客一走動,我又對不上號了,還得從頭再來。反反復復就是數(shù)不清楚,幸好有乘務長補臺。服務時,我越想表現(xiàn),越是出錯,不是水灑了,就是踩到腳。動作不熟練,燙傷割傷成了家常便飯;頻繁地開啟飲料罐,指甲縫裂開,一沾水就鉆心地疼。幾個航班下來,我總算有點開竅:沒有實戰(zhàn)訓練,最簡單的事也做不好。一個合格的乘務員,不僅要戒驕戒躁,心態(tài)平和,還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乘務員的工作緊張而勞累。崗位的特殊,使得乘務員居無定所,一個月有一半時間在外地過夜,有時一天換一個地方,早上醒來,要愣一會兒,先想一想,這是在哪兒?沒有家人的呵護,沒有知己的相伴,只能獨自品嘗離家的寂寞和工作的疲憊。一天,來來回回至少飛四個航段,從旅客登機開始,一直忙碌到離開,基本上沒有停歇。當精神高度集中時,不覺得怎么樣,但一回到家,就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了。我們起居沒有規(guī)律,幾乎每個人都生物鐘紊亂。早班最痛苦,四點鐘就要起床。一開始,就是起不來,越怕遲到越睡不踏實,好不容易睡著,鬧鐘響了卻聽不見。師傅教我一個辦法:準備四個鬧鐘,頭頂放兩個,腳邊放兩個,輪番轟炸。還不放心,每次飛早班,都讓媽媽打電話叫我。相當長一段時間,媽媽的電話成為我第五個鬧鐘。
乘務員的服務繁雜精細。俗話說,學無止境。服務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越讀越有味道,越能體會到其深刻內涵。一次航班上,一位老大姐皺著眉頭問我:“能不能給個枕頭”?我微笑地告訴她:“對不起女士,普通艙沒有提供枕頭。”旅客沒有多說什么,我也就心安理得地走開了。乘務長巡視客艙時,卻找了條毛毯,折疊好,幫她墊在背后,與她輕聲交談,隨后,與旁邊的旅客商量調整座位,把一整排座椅騰出來,扶那位旅客躺下,為她系好安全帶。我偷偷地問乘務長:“她怎么啦?”“你沒看這位旅客臉色不好,皺著眉頭嗎?多問一句就會知道,她才做完手術,身體虛弱,需要照顧?!被貋淼穆飞希艺嬲\地向乘務長認錯,乘務長微笑著對我說:“你沒有不對,而是做得不夠好。服務是將心比心地體貼關懷。你真正把旅客當親人,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乘務長的話樸實無華,卻讓我銘記至今。
一段航程,是一份信任,更是一種責任??团摾锝洺S型话l(fā)事件,處理起來既緊急又講究。一次,在昆明飛往泉州的航班上,一位老人捂著肚子,額頭直冒冷汗。乘務長一邊通過廣播找醫(yī)生,一邊蹲在她身邊安撫。經醫(yī)生診斷:老人家胃痙攣。乘務長按照醫(yī)生的指導,為她按壓穴位,止住了疼痛,但很快又出現(xiàn)反復,一路上不停地按摩、換毛巾熱敷,緩解病情。在南昌中轉時,聯(lián)系機場醫(yī)生配合治療,同時通知老人家兒子,做好接機準備。一路精心照料,下機時,老人家狀態(tài)好了很多。
當上乘務長,我更注重用心觀察,真誠主動,細致入微地替旅客著想。航班上,給嬰兒泡奶粉,一定會先問清楚是馬上喂還是等會喂,根據時間來考慮開水兌對的溫度,保證是恰到好處。感覺到旅客提著沉重紙箱時繩子勒手,主動給他們送去墊手的毛巾。給小孩送餐時,會幫她們打開錫箔紙盒,防止他們不小心割手。看到老人家獨自出行,替他們提提行李,噓寒問暖,特別關注;看到行動不便的旅客,幫他們引好路,找好座,悉心照顧。
有一次在航班上,一位年輕母親抱著臉蛋通紅的嬰兒,手足無措。我趕快上前詢問,她焦急地告訴我:“寶寶昨晚突然發(fā)燒,醫(yī)生給開了一堆藥,不知道怎么吃呢?!薄皠e急,我來看看!”我查看了她隨身所帶的藥品,詳細地告訴她每一種藥的用法,這種是甜的,要先喂,寶寶不會緊張,那種比較苦,得迅速準確地一下子喂進去。幫她喂好了藥,我又用毛巾包了一些冰塊敷在寶寶的額頭上。年輕的母親滿臉感激地看著我:“謝謝,你懂得真多!”其實,她哪里知道,我的女兒和她的孩子差不多大,在我出門的時候,她還發(fā)高燒,也在吃這些藥。我也許是個合格的乘務員,但決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看到旅客們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我由衷地感到“舍小家為大家”的快樂和自豪。
如今,曾經只有幾十個人乘務隊,已經成為近兩千人的空中乘務部,作為伴隨廈航發(fā)展成長起來的乘務管理者,我深感重任在肩,希望通過言傳身教,把十多年的飛行感悟、服務經驗與大家分享,期待著一代又一代的乘務員做得更好,把廈航“以誠為本、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溶進血液,讓真誠笑容在客艙里綻放,讓恒久感動在旅客間飛揚,讓青春價值在天空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