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市場監(jiān)管>>總局動態(tài)>>總局動態(tài)>>

          2018年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

          2018-10-14 15:57:14 市場監(jiān)管總局

          全面提高標準化工作水平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huán)境

          2018年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

          10月14日,2018年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市場監(jiān)管總局局長張茅,副局長、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出席活動并講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羅文、中國工程院秘書長陳建峰院士、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趙波作主旨發(fā)言。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副主席舒印彪宣讀世界標準日祝詞。

          今年10月14日是第49個世界標準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將世界標準日的主題確定為“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活動現場頒發(fā)了ISO“勞倫斯獎”與“卓越貢獻獎”、IEC“愛迪生獎”和“1906獎”以及“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

          張茅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不斷拓展標準化工作領域,標準化與各行各業(yè)深度融合發(fā)展,為提高我國產品服務質量,發(fā)展市場經濟和對外貿易,提升國家治理水平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新時期,標準化工作面臨著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認識標準化在第四次工業(y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推進制造業(yè)由傳統(tǒng)的低成本大批量生產模式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個性化生產模式轉變。要不斷創(chuàng)新標準化工作機制,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生活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要努力提升標準管理水平,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便捷高效的標準化基本公共服務,為企業(yè)生存發(fā)展提供更好的營商環(huán)境,為老百姓生活提供更加安全的標準保障。

          張茅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有新的舉措,實現新的突破。要推動標準化戰(zhàn)略的制定實施,大力推進“中國標準2035”項目研究,為標準化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支持。要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鼓勵市場主體圍繞提升產品質量、產業(yè)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培育發(fā)展團體標準,放開搞活企業(yè)標準,充分釋放企業(yè)、社會組織標準化創(chuàng)新活力。要強化標準實施與監(jiān)督,進一步推進標準公開,提升標準化整體效益。要加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大標準與外交、經貿、科技等工作協同推進力度,加大國際標準制定和轉化應用力度,推動我國標準國際化上新水平。全國市場監(jiān)管系統(tǒng)要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扎實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標準化工作水平,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huán)境,激發(fā)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我國制造業(yè)水平,促進高質量發(fā)展。

          田世宏在致辭中指出,為了抓住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重大機遇,更好地借助技術變革來增進社會福祉,要積極有為、主動融入,高揚標準化之風帆,助力工業(yè)革命之奔涌。在標準化戰(zhàn)略布局上,積極對接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新需求;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突出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新領域;在標準化工作改革上,拓寬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新通道;在標準化國際合作上,推動形成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新合力;在標準化能力建設上,強化服務支撐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新動能,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聯絡員,國家認監(jiān)委、市場監(jiān)管總局有關司局及在京有關直屬掛靠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國家標準委全體人員等參加活動。

          附件

          世界標準日宣傳活動背景

          世界標準日(10月14日)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紀念日。1946年10月14日,中、英、美、法、蘇共25個國家的代表集會于倫敦,正式表決建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69年9月ISO理事會發(fā)布決定把10月14日定為世界標準日,并于1970年10月14日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范圍的慶祝世界標準日的活動。此后,每年10月14日,就成為了世界各國標準化工作者宣傳標準化,舉行紀念活動的盛大節(jié)日。截止目前,世界標準日慶?;顒右呀浥e辦了48屆。我國自從1978年重新進入ISO以后,在每年的10月14日,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全國各地都要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廣泛宣傳標準化活動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們的標準化意識。國家領導人對世界標準日也高度重視,如200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專門發(fā)來賀信,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出席世界標準日座談活動。

          從1986年第17屆世界標準日開始,世界標準日祝詞開始賦予了主題,以突出當年世界標準日的宣傳重點。目前,每年的世界標準日祝詞均會由三大國際標準組織,即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及國際電信聯盟(ITU)共同發(fā)布,并確定當年的世界標準日國際主題。今年,世界標準日的宣傳主題是“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yè)革命”。

          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yè)革命

          IEC主 席 詹姆斯?香農

          ISO主 席 約翰?沃爾特

          ITU秘書長 趙厚麟

          兩個世紀前,標準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樣在250年后,標準在第四次工業(yè)革命中也必將發(fā)揮意義非凡的關鍵作用。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是指技術的大融合,融合技術的發(fā)展模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物理、數字與生物技術領域的邊界。人與物之間越來越緊密的聯接,將給我們的生產、貿易和溝通帶來極大的影響,就像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蒸汽動力改變了當時許多的社會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

          從十八世紀開始,勞動方式由人工轉向機器和工廠,從而產生了標準需求。例如,基于機器零件的替換需求,實現了零部件的規(guī)?;圃?。

          今天,標準在社會走向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將再一次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沒有標準,我們不可能見證如此迅速的變革。創(chuàng)新者們依靠著IEC、ISO和ITU等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來確保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推進新技術的順利應用。標準也成為全球知識與創(chuàng)新傳播的有效載體。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帶來的快速變革也意味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將取代越來越多原本由人完成的工作;增材制造(也稱為3D打?。⒏淖兾覀冎圃飚a品的方式,讓我們在家就能“打印萬物”;隨著從飛機到嬰兒監(jiān)控等各類設備實現數字化互聯,數據的脆弱性與數據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這些還只是列舉了部分以大數據、增強融合、云儲存與設備信息開放傳輸等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智能技術所帶來的具體問題。國際標準是確保安全、降低風險的有效工具。例如,安全標準可以保護我們的數據,阻止“黑客”攻擊。機器人安全標準將使人機互動變得更加友好。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浪潮已經涌來,如何更好地借助這場技術變革增進社會福祉,標準的角色不可或缺。

          ISO和IEC相關獎項及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簡介

          (一)ISO和IEC相關獎項

          “ISO勞倫斯獎”設立于2003年,每年評選一次,旨在獎勵ISO技術委員會或分技術委員會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的重要貢獻和卓越表現。該獎由ISO各技術委員會的主席和秘書提名,經ISO技術管理局審核并發(fā)布,每年只有一個技術委員會獲獎。2018年由我國獨立承擔秘書處的船舶與海洋技術委員會(ISO/TC8)首次獲獎。

          “ISO卓越貢獻獎”設立于2015年,2016年首次頒發(fā)。該獎由ISO各技術委員會的主席、秘書或技術官員提名,旨在表彰在ISO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或項目召集人。2016年我國首次榮獲該獎,2018年我國共有7位專家獲獎。

          “IEC托馬斯?愛迪生獎”設立于2010年,用以表彰對IEC國際電工標準及合格評定工作做出顯著貢獻的技術機構(技術委員會或分委員會)的官員?!巴旭R斯?愛迪生獎”作為IEC技術管理大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最多9人。該獎設立以來,共有35名技術官員獲獎。2018年,我國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安全技術委員會(IEC/TC61)副主席馬德軍榮獲該獎。

          “IEC1906獎”設立于2004年,用以表彰對IEC國際電工標準化做出突出貢獻的各國技術專家。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IEC各技術委員會的主席、秘書提名,經IEC中央辦公室審核批準發(fā)布,每年每個技術委員會(包括分技術委員會在內)最多可有5位專家獲獎。自“IEC1906獎”設立以來,我國共有64名專家獲此殊榮。2018年,我國共有14位專家獲獎。

          (二)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

          1.設立背景。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是由原質檢總局和標準委參照ISO、IEC做法,于2006年聯合設立。2012年,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復函同意保留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并增加組織和個人獎。根據《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管理辦法》規(guī)定,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每2年評選一次,評選項目分為標準項目、組織獎和個人獎三類。標準項目設一、二、三等獎,獲獎數量分別不超過10個、20個和30個;組織獎5個;個人獎8個。

          2.歷屆評選情況。自2006年起,創(chuàng)新貢獻獎已開展了8屆評選活動。創(chuàng)新貢獻獎自設立以來,社會各界反響積極,大家普遍認為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評審活動規(guī)格高、程序規(guī)范、過程公開透明,評審結果客觀、公正、權威,對于調動和激勵各方參與標準化工作,更好推動標準化事業(yè)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各地方政府和行業(yè)部門還對獲獎單位和人員給予二次獎勵。

          3.2018年評選情況。2018年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共收到標準項目獎申報231項,組織獎申報46個,個人獎申報89人。經嚴格把關,層層篩選,最終經評審委員會綜合評議和投票,產生了60項標準項目獎(其中一等獎10個、二等獎20個、三等獎30個)、4個組織獎和7項個人獎(突出貢獻獎4個,優(yōu)秀青年獎3個)。這些獲獎標準項目在促進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夯實工業(yè)基礎、化解過剩產能、加強特種設備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

          (責任編輯:六六)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