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軍生
泡前準備
1.凡患有較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者、身體不適者或有身孕者均不宜入池浸泡;干燥性皮膚及過敏性皮膚,有傷口的人要特別注意,應避免強酸性溫泉;熬夜后不宜猛然入浴,醉酒后泡高溫浴易引起中風、腦溢血,剛吃飽或空腹都不適宜泡浴;泡前最好稍事休息,能有約一小時的靜養(yǎng)時間再入浴,最為恰當。
2.泡前沐浴潔身,洗去皮膚汗?jié)n更容易吸收泉水中的礦物質(zhì)。但不需使勁搓洗,免得皮脂膜被搓掉,讓泉水刺激皮膚。提前摘除身上的首飾,避免首飾被泉水中的礦物質(zhì)腐蝕。
3.泡溫泉前,還要問問服務人員溫泉的泉質(zhì)、酸堿值是多少,酸度或堿度過高的溫泉最好加自來水進行稀釋。
泡中注意事項
1.入浴時,盡量避開高溫的溫泉出水口。依皮膚承受力,水溫38~42℃最適中,最高不可超過45℃,以免燙傷。
2.剛開始只泡到胸口部分,等全身都暖起來后,再慢慢泡到肩膀高度,也就是全身浴。漸進式的入浴法,可以避免腦充血的現(xiàn)象。
3.如果汗流浹背,或是心跳急速加快,應立即上岸稍作休息,飲杯水可舒緩不適。
4.年紀較大或是心臟較為衰弱者,最好不要采用坐姿浸泡,而是以"將浴槽邊緣當枕頭,手腳舒展開來"的浮漂方式入浴,以免有心慌或胸口悶的情形發(fā)生。
5.安靜身心,全神貫注讓溫泉浴的化學和物理刺激在體內(nèi)形成有益的治療作用,達到溫泉泡湯的休養(yǎng)之道。
6.泡溫泉的時間越長,次數(shù)越多,會使肌膚的水分和油脂流失得越快,一般每次最好以30分鐘為宜。
泡后也有講究
1.溫泉水中含礦物質(zhì),泡過溫泉后只需用清水沖身即可,這樣更有利于保留附著在皮膚上的礦物質(zhì),盡量少用含有化學物質(zhì)的護膚品。
2.泡完后再蒸個桑拿,這種做法并不科學。如果馬上蒸桑拿,有益的物質(zhì)很容易隨著汗液排出,還可能出現(xiàn)暈倒等危險的情況。
3.泡后別馬上開車,要注意保暖,駕車的人泡溫泉后一定要休息兩個小時以上才可開車。
4.泡后最好不要按摩,按摩就等于血液流動先后經(jīng)過兩次加速,加大了心臟的血量攝入,可能出現(xiàn)身體缺血或暫時性的休克。 《中國質(zhì)量萬里行》2015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