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偉
秋冬季正是進補的時候,高端滋補品也進入了銷售旺季。然而什么樣的燕窩才是真的?冬蟲夏草又怎么識別?本期就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如何鑒別名貴中藥材。
鑒別蟲草
真的蟲草蟲體像蠶一般,表面是深黃色至黃棕色的,長3~5厘米,足有8對,頭部3對,中部4對較明顯,尾部有1對。同時,它質地較脆,易折斷,斷面為黃白色,中間有一個類似“V”的黑芯。此外,真正的蟲草聞起來會有一股明顯的腥味和菌絲味。
而假的蟲草一般用,這樣,蟲體看起來就是光滑的,足看上去很呆板,外表面多為黃白色,斷面有蜂窩狀的小孔,質堅實,粉白色,體重。有時,作假的人還會用其他蟲體來進行嫁接。
常見的贗品,是被稱為“冬蟲草”的草藥,其實也是一種真菌寄生昆蟲的產(chǎn)物,涼山蟲草、分枝蟲草等,外觀類似冬蟲夏草。市場上還有人用地蠶、地筍等植物的根莖做冒充品,甚至有的用石膏、面粉、玉米粉等材料加工壓膜而成。
識別冬蟲夏草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冬蟲夏草聞起來有草菇香氣,并帶點腥味;
2.冬蟲夏草的外表,“蟲”的部分表面呈深黃或黃棕色;“草”的部分則呈現(xiàn)枯樹枝的顏色;斷面為乳白色,伴有黑色半圓形或者V形;3.分枝蟲草的外表呈黃綠色,入水后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涼山蟲草外表呈棕褐色,折斷面顏色略黃;地蠶外表呈淡黃色或灰黑色;面和豆粉制成的蟲草外表呈棕紅色;4.涼山蟲草及用面和豆粉制成的蟲草形體較粗大,地蠶呈棱形或長棱形,略彎曲;5.重量造假。將冬蟲夏草浸泡在明礬溶液中,使冬蟲夏草表面附著一層明礬結晶體而使冬蟲夏草增重;在冬蟲夏草體內(nèi)插入細鐵絲從而增加蟲草的重量。
目前,由人工發(fā)酵的冬蟲夏草菌絲體,其所含活性有效成份雖然與冬蟲夏草有很多相似,但并不能完全代替野生冬蟲夏草,功效也是天壤之別。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冬蟲夏草營養(yǎng)滋補品時,要特別注意識別其原料到底是正品冬蟲夏草中藥材還是冬蟲夏草菌絲體。
鑒別燕窩
看:中間為絲狀結構,燕角部位是片狀結構,純正燕窩浸透或在燈光下看都是半透明狀。
聞:特有馨香,氣味不濃烈。有魚腥味或油膩味道的為假貨。
摸:泡水松軟后取絲條拉扯,一拉就斷的是假貨;用手指搓,沒有彈力能搓成漿糊狀的是假貨,完全發(fā)開來后沒有彈性,若有也是假貨。
燒:用火燒干燕窩片,有飛濺火星,灰燼是黑的,不是網(wǎng)上誤導的白灰。
鑒別藏紅花
1.可取少量浸入水或酒精中,可見花柱頭有黃橙色直線下降,且逐漸將水染色,而偽品沒有。
2.取少量放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碘酒,真品不變色,偽品變成其他顏色。
鑒別人參
商品人參主根一般呈長圓柱形,頂端有蘆頭,上有蘆碗數(shù)個。主根下多有支根2~3條,支根下部尚有須狀根,其上可見到突起,習稱“珍珠點”。去須根后,長5~15厘米。人參斷面平坦,白色,有誑射狀裂隙。白參類色灰黃或灰棕,紅參類色棕紅。主根及支根上有縱向皺紋,近根頭部有細橫紋。高麗參常被加工成四棱形。
人參氣香,味微苦而回甜。目前較常見的偽品有豆科野生豇豆、馬齒莧科士人參、菊科山萵苣、桔??平酃!⑸剃懣粕屉H等。凡形狀如參、無蘆頭或蘆頭較長,斷面中央無髓或可見數(shù)層同心環(huán),聞之沒有人參特殊香氣,口嘗有豆腥氣、或有粘滑、麻辣感者,均系偽品。
鑒別天麻
天麻為蘭根植物,天麻的塊莖通常呈長橢圓形,扁縮而略彎曲,長4?12厘米,寬2~6厘米,厚1~3厘米。一端稍粗,有紅棕色干枯牙苞,習稱“鸚哥嘴”,有的為開花后殘留的莖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脫落后的圓臍形疤痕,習稱“肚臍眼”。外皮剝落后部分殘存,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可見數(shù)圈點狀的退化須根痕組成的橫紋、麻點皺紋和輪節(jié)。質堅實,半透明,不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狀,有光澤,嚼之發(fā)脆有粘性。
目前較常見的“假天麻”有大麗菊的干燥塊莖、柴茉莉的干燥奶,及馬鈴薯、紅薯的加工品。偽品一般不透明,無麻點皺紋和輪了,也無“鸚哥嘴”和“肚臍眼”特征,斷面纖維明顯,質較輕,或易折斷。
鑒別麝香
為鹿科動物麝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捕到成年雄麝,將腺囊連皮割下,檢凈皮毛雜質,陰干,習稱“毛殼麝香”或“整麝香”。割開腺囊,將其中麝香掏出者,習稱“麝香仁”或“散麝香”。麝香鮮時呈稠厚黑褐色軟膏狀,干后為粉末狀或顆料狀。呈顆粒狀和塊狀的習稱“當門子”。麝香有強烈而特異的香氣,味微苦而略辣。
鑒別麝香真?zhèn)蔚慕?jīng)驗方法是:
一是鼻嗅。真品有極濃郁的襲人香氣,經(jīng)久不散,無前濃后淡或久嗅不香的感覺。偽品或摻雜品,則氣香不襲人,嗅之稍久,得氣即散失,甚至夾有血腥等氣味;二是舌嘗。真品味微苦而辣,有竄舌感,俗稱“鉆舌”,并有清涼味速研究室舌根,香氣如線沁人心脾,偽品則無比感覺;三是手拭。麝香用手壓時有擴張性,將其放掌中以指搓揉能細膩成條而不粘手,不染手,不結塊;四是熱水泡。顆料真品依然堅結,粉末真品略溶于水,水顯微黃,澄清而不渾濁;偽品則完全化開;摻雜品則水渾濁有纖維渣滓等質出現(xiàn);五是在錫紙上燒。真品燒時,初則迸烈,隨即溶化、沸騰、膨脹起泡似珠,香氣濃烈四溢,無毛、肉焦臭氣,灰燼白色而有芳香氣味。若燒之不香而有異常之惡臭,或見黑色殘渣者為偽品。
鑒別阿膠
阿膠系用驢皮熬制而成。因古代驢皮膠是用山東東阿縣的阿井水煎熬的,故習稱阿膠。
阿膠一般制成長方形塊狀,長形平正,色澤均勻,對光照視呈半透明狀,且干燥堅實,不彎曲,夏日亦不濕軟。并無異常臭味;將膠塊置于手中,用手往桌面拍的,膠塊即斷成碎塊,斷面光滑似玻璃,無異物者為真。若拍打不碎,不透明,天熱變軟,斷面不光滑,用火燒會發(fā)出臭味者系偽品,不堪入藥。
鑒別雪蛤
雪蛤俗稱林蛙油、蛤士膜油、雪蛤膏——營養(yǎng)豐富,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集食、藥、補為一體的珍品,傳統(tǒng)的滋補佳品,被譽為長白山四大山珍之一,素有“軟黃金”之美稱。
優(yōu)質雪蛤膏呈不規(guī)則片狀,彎曲重疊,長1.5~2厘米,厚1.5~5厘米。表面黃白,蠟質狀,微透明,有脂肪樣光澤,偶帶有灰白色薄膜狀干皮。摸有滑膩感,在溫水中浸泡,體積可膨脹10~15倍。氣腥、味微甘,嚼有粘滑感。消費者購買時應以片狀多而粒狀少的為佳。《中國質量萬里行》2013年10月刊
(責任編輯:)
聲明:
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nèi)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wǎng)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