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妞
女人最愛的零食之一就是酸奶。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各超市的酸奶柜臺突然被鋪天蓋地的“老酸奶”所占據。那么,老酸奶是不是最天然的酸奶?是不是營養(yǎng)價值比其他酸奶高?是不是有特殊保健作用?是不是比其他酸奶安全?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還是要從老酸奶的制作開始步步解析。
真正的老酸奶是怎么制作的
其實,所謂的“老酸奶”,是一個傳統(tǒng)制作酸奶產品的概念,但目前已經變味了。各地都有自己的“老酸奶”,也就是過去傳統(tǒng)制作的凝固型酸奶。
這種酸奶不是黏稠的液態(tài),而是基本上呈現固態(tài)。這種固態(tài)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劑,而是牛奶蛋白質的一種特殊凝膠狀態(tài)。把消過毒的牛奶、糖和菌種加到干凈的容器當中,保溫發(fā)酵幾個小時,牛奶就會變成固態(tài)。這種蛋白質凝膠狀態(tài)很脆弱,只要用力攪拌,就能讓看似堅實的凝膠重新變成液態(tài)的奶。
普通酸奶是老酸奶加了增稠劑等
在我們小時候,各地的酸奶都是這種固態(tài)的產品,但隨著奶制品產量的增大,這種產品慢慢地退出了市場。這是因為凝固型的酸奶在運輸中容易因為搖晃、震蕩等機械力量影響口感,消費者看到的是破碎的凍,甚至是變成液態(tài)的酸奶,肯定會不滿意。
為了便于運輸和銷售,人們就加入一些增稠劑,把大罐發(fā)酵好的酸奶凝凍慢慢攪碎,讓它變成黏稠的半流體。這就是市面上占優(yōu)勢的酸奶產品狀態(tài)。
如今的“老酸奶”加了啥
新產品“老酸奶”為了避免運輸中變稀的麻煩,添加了凝膠劑,這樣,無論怎么震蕩都不會變成液態(tài),運輸和銷售非常方便。
普通的牛奶原料,加明膠、瓊脂、卡拉膠等等植物膠,就可以制成這種凝凍狀態(tài)。所以,嚴格來說,市面上所謂的“老酸奶”產品,應當叫做“酸奶凍”比較確切。
其實這些酸奶凍產品并不會增加酸奶產品的營養(yǎng)價值,因為其中既沒有加什么保健菌,也沒有加什么營養(yǎng)素,原料質量無需提高,甚至還可能降低。
酸奶不是越稠越好
喜歡喝酸奶的女性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人去超市挑選的時候,仍然存在誤區(qū),比如認為酸奶越濃稠,質量就越好。事實上,濃稠的酸奶在口感上的確比較爽潤,但品質卻不見得更好。
酸奶的濃稠度與營養(yǎng)沒有直接關系,與制作方法密切相關。根據制作方式不同,酸奶分為凝固型和攪拌型。我國傳統(tǒng)的玻璃瓶和瓷瓶裝的酸奶就屬于凝固型酸奶,這種酸奶口感濃稠。而平日人們常喝到的果粒酸奶都屬于攪拌型酸奶,相對來說比較稀薄。
但實際上,口感好的凝固型酸奶營養(yǎng)并不比攪拌型酸奶好。攪拌型酸奶顆粒細膩,更利于消化。有的攪拌型酸奶為了增加濃稠度,會在制作過程中加入一些增稠劑。常見的是明膠和膳食纖維,明膠是蛋白質膠體,易被人體吸收。膳食纖維包括海藻膠、果膠、植物種子膠等,它們有助于消化,而且沒有熱量,對人體有益無害。與凝固型酸奶相比,攪拌型酸奶的風味更好,營養(yǎng)更全面。不過,有些增稠劑是淀粉水解產生的糊精、改性淀粉,這類增稠劑含糖量高,會導致血糖升高。
如何挑選酸奶
濃稠不是決定酸奶質量好壞的標準。消費者在購買酸奶時,應該注意哪些要素呢?
首先,要仔細看包裝說明。在××乳、××奶字樣的右下方,常會隱藏著飲料或飲品字樣,應根據口味需要選擇類型。
其次,要查看配料表。乳飲料的第一位原料是水,第二位才是牛奶。
第三,看牛奶蛋白質含量。真正酸奶是要蛋白質含量超過2.9%的。不過同事要留意酸奶里面添加的增稠劑,因為有些增稠劑是淀粉水解產生的糊精、改性淀粉,這類增稠劑含糖量高,會導致血糖升高。
所以,在購買酸奶時,要根據需要仔細看營養(yǎng)標簽,選擇蛋白含量高的。
第四,看菌種。其實酸奶質量好不好,還要看它所采用的乳酸菌菌種是否優(yōu)良,所采用的奶源是否優(yōu)良。所謂乳酸菌菌種是否優(yōu)良,就是看企業(yè)所采用的菌種是原始還是二代,原始菌種的穩(wěn)定性好、風味佳,而二代的穩(wěn)定性則不及初代。二要,三要盡量購買大品牌產品。
相關鏈接
老酸奶
老酸奶是青海地區(qū)的傳統(tǒng)飲食,已有近千年的飲用歷史。據介紹,普通酸奶是先發(fā)酵后灌裝;而老酸奶屬于凝固型,較傳統(tǒng)的制法中,必須以鮮奶為原料,將半成品分別灌裝到預定包裝里,密封后實施72小時的冷藏發(fā)酵,制作時間長,保質期相對較短。
2008年,青海一公司推出白底藍花塑料碗包裝的老酸奶制品后,迅速獲得消費者的普遍認可,此后,國內多家知名奶企都蜂擁而上爭相“模仿”,以致出現東北老酸奶、蒙古老酸奶、北京老酸奶等,呈現遍地開花之狀!
傳統(tǒng)的老酸奶的發(fā)酵是在瓷碗中的,借著炕上的高溫形成固態(tài)酸奶,酸奶的上層會浮著一層奶皮,喝的時候可以放一些糖來調味。傳統(tǒng)的自制老酸奶不含任何添加劑、防腐劑,是真正的健康食品、綠色食品。
《中國質量萬里行》2013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