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德俊 本報記者 李 嘉
眼下,生長于南方水田的荸薺開始進入各地果蔬市場。在很多人印象中,荸薺直接扒皮生吃,脆甜多汁,口感不亞于水果,然而,生吃荸薺也存在一定風險。近期,貴州省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了有關荸薺的消費提示,幫助消費者安全選購、食用荸薺。
該局主要從選購要點、生食需謹慎和特殊人群注意事項等方面作出了消費提示——
在選購荸薺時,要一看色澤、二查外觀、三聞氣味、四捏表皮。
看色澤。要選擇顏色為紅黑色或紫紅色的荸薺,這通常表明荸薺較為成熟,避免選擇顏色過于淺淡或過于鮮艷的荸薺,這樣的荸薺可能成熟度不足或存放時間過長。
查外觀。應選擇外表完好無破損、頂部尖角較短的荸薺,其果肉鮮嫩多汁;外表有破損的荸薺容易腐爛變質(zhì),不易保存。如購買削好的荸薺,應選擇果肉為白色的。果肉若呈黃色,可能是荸薺變質(zhì)或削好后放置時間太久受潮所致。
聞氣味。新鮮的荸薺帶有淡淡的泥土味,無其他異味。如有發(fā)霉或異味,說明荸薺存放時間過長或已受到污染,品質(zhì)較差,不宜食用。
捏表皮。用手輕輕捏壓荸薺的表皮和尖角,如果表皮硬實但尖角有水分滲出,則可能是被水浸泡過,不宜購買。如果表皮偏軟,可能果肉已經(jīng)開始腐爛,也應避免購買。新鮮荸薺水分喪失較快,帶泥攤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處可延長保存期限。
貴州省市場監(jiān)管局食品安全抽檢監(jiān)測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荸薺多種植于水田,在生長過程中容易被水中一些寄生蟲的幼蟲寄生。其中最常見的寄生蟲叫布氏姜片吸蟲,簡稱姜片蟲。姜片蟲幼蟲可能存在于荸薺的表皮上,也可能通過裂口鉆進荸薺里面。
“當人們用牙啃荸薺皮或者生吃荸薺時,幼蟲就會進入體內(nèi),寄生于小腸并發(fā)育為成蟲,導致姜片蟲病,出現(xiàn)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fā)熱、過敏、水腫等癥狀,甚至引發(fā)腸梗阻。如果兒童被感染,還可能出現(xiàn)智力減退和發(fā)育障礙?!痹撠撠熑苏f。
為此,該局建議,荸薺不宜帶皮生吃。千萬不要放松警惕,心存僥幸。與急性食物中毒不同,姜片蟲感染后有時不會立即發(fā)作,會存在潛伏期,有些感染可能要1~2個月后才發(fā)作。
同時,荸薺性寒,多食容易導致體內(nèi)寒氣加重,因此,脾胃虛寒人群應謹慎食用。另外,由于荸薺中含有較多的纖維素,腸胃不佳人群應少食,避免加重腸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