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來森
讀旅美作家張宗子的作品,常常會讓我掩卷沉思,何也?因其“厚重”。
張宗子曾經(jīng)在《此岸的蟬聲》一書的“后記”中有過這樣的表達:“我一向不區(qū)分散文和隨筆的寫法,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因此,所出的集子,散文集和隨筆集不容易截然劃界?!边@段話,其實,是在表明自己文章的風格特點:融散文、隨筆于一體。
我極力想尋找兩個詞,來表達對張宗子文章的理解,正是“博雅”與“貫通”。
“博雅”,是就張宗子的閱讀與表達而言的。
博,是指閱讀的廣博。張宗子究竟讀過多少書?這一點恐怕連張宗子自己也難以計算清楚了。不過,張宗子曾經(jīng)在《重讀與精讀》一文中表述:“算一算,這一輩子,宋朝以前的詩,唐五代五萬首,唐以前一萬首,不妨全讀一遍。宋詩,選讀幾家,加上零散的,三幾萬首。宋以后,隨意涉獵。這樣,大致能讀到十萬首古詩?!眴问枪旁娋妥x了10萬多首,真可謂夠廣博。如果你讀過他的文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在文章中的引用之廣博,文學、哲學、史學、自然科學、博物學等,皆在其引用范圍之內(nèi)。這也從一個角度證明了他的閱讀之廣博。
廣泛的閱讀為張宗子的寫作奠定了基礎,使他在資料的運用上得以“左右逢源”、從容自如、切中肯綮。
雅,是指張宗子文章的表達方式。他的“雅”,雅在有一種端莊的態(tài)度,雅在有一種古典的詩意,雅在有一份搖曳的風致。其文章語言簡練、準確、典雅、勁道,彰顯著一種古典的風韻。尤為重要的是,張宗子的文章邏輯性極強,環(huán)環(huán)相扣、搖曳生姿,雖非小說,卻是扣人心弦,能夠緊緊抓住讀者的心,使人不忍輟讀。
“貫通”,主要是指張宗子文章對知識的運用和對主題的抵達。
張宗子的文章風格與周作人有一點相似,那就是大量引用,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抄書體”。不過,二者卻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張宗子的文章,姿態(tài)高、立意高,旁征博引,能夠把人或者事放在一個大背景或者居高臨下地進行分析;而且,其分析力也強,以高屋建瓴的態(tài)勢駕馭材料,于縱橫比較、分析中得出結(jié)論。
張宗子的貫通,貫通的是古今,貫通的是中外,貫通的是學科的交叉,貫通的更是思想的縱橫。
張宗子的“貫通”,最核心的還在于思想的貫通。他邊敘述邊思考,于是,思想的火花,就在敘述的過程中不斷爆發(fā),照亮文章的敘述過程,更照亮讀者的閱讀過程,在珠玉般的思想璀璨中,給人一份閱讀的喜悅。
于此,他的文章不僅具備了一種敘述之美,更有了一種知性之美和理性之美。文章也因之而愈加深刻、厚重了。
《中國質(zhì)量報》【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