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東莊村
——貴州省市場監(jiān)管局開展駐村幫扶“大回訪”活動掠影
□ 龔俍睿 李 嘉
黔東南州錦屏縣固本鄉(xiāng)東莊村,是貴州省市場監(jiān)管局對口幫扶村,2019年底達到了出列標準,實現(xiàn)了整體脫貧摘帽。在脫貧攻堅戰(zhàn)即將圓滿收官之際,貴州省市場監(jiān)管局組織開展駐村幫扶“大回訪”活動,曾任該村駐村第一書記的該局直屬單位干部許可和詹家立,走村串巷,入戶走訪。在短短5天時間里,他們共回訪了1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真真切切感受到這幾年東莊村的巨大變化。
水泥路,致富路
地處大山深處的東莊村,由大寨、俾把和俾黨3個自然寨組成,分布在半弧形的山腰上。許可剛到東莊駐村時,連接3個寨子的是一條掛在山腰上的坑坑洼洼的狹窄土路,僅能通行馬車和摩托車,汽車只能開到鄰村八一村。如果要從大寨到較遠的俾黨,步行需近兩個小時,騎摩托車也要30多分鐘,如果遇到雨雪天就更難以通行了。
2016年初夏,山里下了近半個月的雨,路面被雨水沖刷,泥濘不堪。從大寨走到俾把,許可花費了1個多小時,膝蓋以下的褲子和鞋子全都糊上了厚厚的泥巴,足有半公斤重。
為了解決村民的“行路難”,駐村扶貧工作隊經(jīng)過努力,協(xié)調(diào)到7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東莊村通村公路建設。2017年底,一條寬闊平整的水泥路建了起來。如今,汽車可以直接開到村里,從大寨到俾黨開車或騎摩托車只要10多分鐘,村民再也不用害怕雨天出門了。
磚瓦房,幸福窩
2017年初,詹家立跟著許可第一次來到村民楊正樹家。那時楊正樹的家還在離公路很遠的山洼里。那是一間十分破舊的木房子,主柱和主梁已經(jīng)腐朽,整個房子嚴重傾斜,風一大,就覺得隨時會被吹倒。
許可在離開駐村第一書記崗位前,對詹家立說:“想想辦法,解決老楊家住房問題?!?017年底,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楊正樹領(lǐng)到了3.5萬元的危房改造款,并申請到了5萬元的免息小額貸款。他的新家在公路旁邊開建了。
如今,公路旁邊的這棟青磚瓦房,很難讓人把它和4年前的那棟危房聯(lián)系起來。踏入楊正樹的新家,他正在院子里曬太陽。看到許可和詹家立,老人家立即小跑過來,緊緊握住他倆的手,激動地說:“許書記、詹書記,你們可來了。聽說你們要回村來,我都等你們好幾天啦!”
在交談中,楊正樹幾次哽咽:“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駐村扶貧工作隊!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只怕到死的那一天,都住不進這樣的好房子?!?/p>
苦石柳,今又歌
晚上10時多,許可和詹家立完成當天的回訪,在回村委會的路上遇到了村民石柳。她騎著電動摩托車,剛從菊花加工車間加班回來。石柳告訴他倆,自己現(xiàn)在在村里的農(nóng)文農(nóng)旅公司上班,每個月都有穩(wěn)定的收入,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石柳是個愛唱山歌的苗家婦女。因為家里人口多,丈夫長年在外打工,家里家外就她一人勞作,一度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連最愛的山歌都沒心思唱。她多次跟扶貧工作隊談起想外出打工,但又放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2018年,貴州省市場監(jiān)管局聯(lián)合錦屏縣在村里成立了東莊農(nóng)文農(nóng)旅公司,發(fā)展金絲皇菊種植和加工,承攬農(nóng)村工程建造。所有村民都是公司的股東,年底有分紅。
現(xiàn)在,石柳白天在地里摘采菊花,晚上安頓好老人和孩子,就去加工車間加班,一個月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如今,她丈夫也回來了,跟著村里的工程隊在附近鄉(xiāng)鎮(zhèn)干工程。石柳說:“我現(xiàn)在又開始唱山歌了,節(jié)假日里還和村里的姐妹們登臺表演,去年我們代表鄉(xiāng)里去縣城比賽,還拿了一等獎。”
《中國質(zhì)量報》【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