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一版>>

          講好國際貿易中的“世界語言”

          2020-05-20 10:31:42 中國質量報

          講好國際貿易中的“世界語言”

          我國積極推動計量互認制度促進貿易暢通

          □ 本報記者 史玉成

          2020年世界計量日的主題是“測量支撐全球貿易”。有統(tǒng)計顯示,80%以上的經濟貿易活動都依賴于測量結果的支撐。那么,測量在國際經貿往來中到底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呢?

          近10年來,得益于制造商的測量結果通過溯源至中國國家計量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從而獲得國際認可,中國制造的飛機零部件順利進入波音公司全球采購鏈并由此進入國際市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人民幣。

          中亞天然氣管道以每年200億立方米的穩(wěn)定供氣量,成為占我國天然氣進口量30%以上的重要能源供應線。霍爾果斯計量站是建在中國境內的中亞天然氣管道末站,來自中亞的天然氣經該站計量后才輸送給國內西氣東輸線。以年約45億美元的進口額計算,若計量準確度相差0.1%,貿易差額則將達4.5億美元。目前,霍爾果斯計量站的全部測量結果直接溯源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保存的國家氣體流量標準并獲認可,確保了我國與中亞國家天然氣貿易的順利開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依靠計量互認制度這一“世界語言”和“技術語言”,使遠隔千山萬水的國家之間能夠實現(xiàn)貿易公平便利、減少貿易壁壘、增進國家之間的經貿互信。

          而要實現(xiàn)計量互認,一個準確可靠的測量結果是重要基礎,建立統(tǒng)一的計量溯源互認體系成為迫切需求。1999年10月14日在巴黎國際計量局(BIPM),38個米制公約成員國和2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共同簽署了《國家計量基(標)準和國家計量院簽發(fā)的校準與測量證書互認協(xié)議》(即“CIPM MRA 協(xié)議”)。CIPM MRA是通過開展國家計量標準的國際比對,證明國家計量標準的國際等效,從而實現(xiàn)對國家計量院簽發(fā)的校準和測量證書的國際互認。

          目前,簽署CIPM MRA的機構包括來自BIPM全部59個正式成員國和42個附屬成員的105個計量機構和4個國際組織,以及由這些簽約機構指定的另外156個機構。CIPM MRA的簽署是國際計量發(fā)展史上一座意義非凡的里程碑,標志著一個計量全球化發(fā)展的開端。它對于消除貿易壁壘是一項意義重大的貢獻,實現(xiàn)了“一張證書、全球互認”——為世界各地的生產商和服務商減少了重復校準帶來的大量成本、麻煩、風險,以及可能引起的貿易糾紛;支撐了跨國生產;促進了貿易自由化,保障了貿易公平與利益;為國際貿易、商業(yè)、立法等廣泛領域的互通與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可靠的計量技術基礎和數(shù)據(jù)支撐。

          中國是首批簽署CIPM MRA的成員國之一。截至到2020年4月,中國得到國際承認的校準測量能力(CMC)已達到1615項,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國之間的利益紐帶不斷密切,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也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為深入貫徹國家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戰(zhàn)略構想,市場監(jiān)管部門不斷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計量交流與合作。目前,我國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了65份雙邊或多邊計量合作協(xié)議類文件,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提升計量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互援互助,實現(xiàn)計量共商共建共享。

          在多邊計量合作機制下,為充分發(fā)揮計量在國際貿易中的“規(guī)則”作用,我國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共同開展知識傳播,提升產品質量,促進國際貿易發(fā)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是糧食生產大國,真菌毒素和重金屬是糧谷類食品中兩種危害性極大的污染物質,其測量水平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糧食安全和國際貿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與國際計量局共同牽頭,開展面向發(fā)展中國家的食品安全測量能力建設和知識傳播國際合作,建立糧食中真菌毒素和重金屬檢測用的高準確度標準物質和測量方法,并幫助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或提升相關測量能力,為實現(xiàn)不同國家之間糧谷類食品進出口檢測結果的互認,促進糧食貿易暢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彰顯了中國實力和國際擔當。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水川)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zhèn)新院村的 ...

          • 雙鴨山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嶺東分局:調 ...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