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八版>>

          “上海標準”上天入地在質量標準新高地上匯聚智慧增加標準有效供給

          2019-09-24 13:58:00 中國質量報

          增加標準有效供給

          提升高新技術產業(yè)標準化水平。服務“中國制造 2025”國家戰(zhàn)略,聚焦民用航空、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能源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領域,持續(xù)開展標準化試點。通過大型客機和海洋工程裝備等國家重大專項標準化示范項目的實施,為國產C919大型客機及JU2000E自升式鉆井平臺等重大裝備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標準技術支撐。大力推進國家技術創(chuàng)新基地(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建設,深化商用航空發(fā)動機重大專項示范項目建設,搭建技術-標準-產品一體化服務平臺,以重大專項引領全產業(yè)鏈標準和質量提升。

          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出席大型客機國家重大專項標準化示范項目驗收會

          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化工作。城市運行安全領域,會同公安、安監(jiān)等部門開展了技防、消防、安全生產等領域標準體系研究,制定了《住宅小區(qū)智能安全防范系統(tǒng)要求》等地方標準;城市綜合管理領域,制定了《應急預案編制指南》等基礎性地方標準,為提升綠化和市容環(huán)衛(wèi)、水務、市政設施以及應急等城市綜合管理水平提供標準指引。會同上海市戒毒局制定了《司法行政機關戒毒教育矯治 個別計劃》等6項地方標準,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戒毒領域的地方標準體系;公共服務領域,加大醫(yī)療衛(wèi)生、養(yǎng)老、助殘等民生領域標準研制和實施力度,《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規(guī)范》等多項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政府自身建設領域,制定《行政審批辦事指南編制指引》等地方標準,推動行政服務中心標準化試點建設,實現1000余項行政審批事項標準化全覆蓋。

          初步形成“一網通辦”標準體系。為貫徹落實上海市委、市政府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的要求,發(fā)揮標準在“一網通辦”涉及的數據共享、平臺對接、業(yè)務協(xié)同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作用,會同市政府電子政務辦、市大數據中心等部門,合力推進“一網通辦”地方標準體系建設,目前已發(fā)布兩項地方標準。

          推進長三角地區(qū)標準一體化發(fā)展。聯(lián)同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研制長三角區(qū)域標準,同步發(fā)布《會議經營與服務規(guī)范 第1部分:會議服務機構》英文版,促進上海會議服務行業(yè)更好地接軌國際。三省一市正在共同研究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標準和區(qū)域環(huán)保標準等工作方案,還將以城市標準化創(chuàng)新聯(lián)盟建設為抓手,研究出臺《外延蔬菜基地生產經營評價指南》《智慧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指南》等聯(lián)盟標準。

          不斷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

          增強國際標準制定國際話語權。至今上海市共主導制定ISO/IEC國際標準70余項,參與修訂國際標準100余項,在研國際標準50余項,在中醫(yī)藥、船舶、材料、家具等領域實現國際標準零的突破,并構建國際標準化多元渠道,推動更多上海的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同時,按照標準“走出去”及標準聯(lián)通“一帶一路”要求,積極推動汽車、港口機械、電子信息技術、金融等領域標準走向國際,進而帶動產業(yè)走向國際。比如,主導制定全球首個金融清算領域國際標準《CCP12量化披露實務標準》,將《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供電系統(tǒng)》等標準轉化為以色列、白俄羅斯等國家標準,相關企業(yè)也在以色列、白俄羅斯等發(fā)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了市場。

          ISO/TC249發(fā)布首個中國主持的國際標準

          加強標準國際化高地建設。建立全國首個地方性國際標準化協(xié)作機制——國際標準化上海協(xié)作平臺,形成了“政府牽頭、行業(yè)參與、機構承擔、輪值管理、協(xié)作推進、共享共贏”的工作機制,有力提升了上海在標準化領域的國際影響力。經國務院批準,第83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全球大會將于2019年10月在上海舉辦,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國際影響力。

          提升“上海標準”國際影響力。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以第三方評價方式開展“上海標準”建設工作。目前,正在對《監(jiān)護型救護車配置規(guī)范》《綠色展覽會運營導則》《CCP12量化披露實務標準》等創(chuàng)新性明顯、影響面廣泛、實施成效良好的標準進行先進性評價試點,努力通過“上海標準”建設,集聚一批比肩國際先進水平的“上海標準”。

          加大改革創(chuàng)新

          激發(fā)企業(yè)標準活力。2014年4月,上海自貿區(qū)在全國率先開展“企業(yè)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即企業(yè)產品標準備案改革創(chuàng)新試點,同步建立事中事后監(jiān)管制度,以確保產品和服務質量安全。2014年12月,國務院《關于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qū)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的通知》,要求對企業(yè)標準備案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經驗予以推廣。新修訂實施的《標準化法》中,將企業(yè)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jiān)督制度作為我國標準化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制度予以規(guī)定。目前,上海市正在推進實施“標準領跑者”制度,并探索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對標達標、領跑提升工作。

          培育發(fā)展團體標準。2013年開始,上海市在全國率先試行團體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登記制度,近年來逐步形成了“政府倡導、市場引導、行業(yè)主導、專業(yè)指導”的團體標準培育發(fā)展模式以及社會監(jiān)督機制。上海市團體標準試點的有益經驗,被國務院印發(fā)的《深化標準化改革工作方案》采納,同時新《標準化法》也賦予了團體標準以法律地位。目前,全市自我聲明公開的團體標準已達218項。

          開展區(qū)級標準試點。2018年年初起在浦東新區(qū)(自貿區(qū))、嘉定區(qū)等具備條件的9個區(qū)域逐步開展區(qū)級標準試點。區(qū)級標準定位為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制定范圍限定在區(qū)級政府事權范圍內的城市管理、政府行政行為、公共服務等領域,目前已指導相關區(qū)制定《“家門口”服務規(guī)范》等一批區(qū)級標準。

          (本版文字/圖片由上海市市場監(jiān)管局標準技術管理處提供)

          ?

          上海標準國際化大事記

          2003年:國內首個IEC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上海電纜研究所

          2006年:ISO/TC8/SC4舾裝與甲板機械分技術委員會發(fā)布首個中國主導的國際標準

          建立國內首個地方標準化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

          2008年:國內首個設立地方標準化工作推進專項資金

          2011年:經國家標準委批準,國內首個建立國際標準化協(xié)作平臺

          2013年:ISO/TC70內燃機技術委員會發(fā)布首個中國主持的國際標準

          2014年:上海奧威科技有限公司主導制訂的標準成為國內首個被發(fā)達國家全文采用的標準

          ISO/TC249中醫(yī)藥技術委員會發(fā)布首個中國主持的國際標準

          2016年:上?;ぱ芯吭簞倶s獲“ISO杰出成就獎”,ISO第一次把這個獎項頒給中國專家

          2018年:ISO/TC249中醫(yī)藥技術委員會首次由中國專家、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沈遠東教授擔任主席

          2019年:ISO/TC125個人電動運輸設備技術委員會首次由中國專家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吳小東擔任主席

          上海首次承辦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全球大會

          ?

          數讀上海標準國際化

          8%:落戶上海的ISO/IEC專業(yè)技術機構(TC/SC)秘書處6個,占全國總量近8%

          15%:上海24家單位承擔78個ISO/IEC專業(yè)技術機構(TC/SC)的國內技術對口工作,占總量9%,其中IEC領域占比高達15%

          6:6名上海專家擔任ISO/IEC專業(yè)技術機構(TC/SC)主席副主席職務

          1:1名專家連續(xù)兩次擔任IEC合格評定體系技術委員會主席職務

          23%:IEC領域任職主席副主席4人,占全國總任職數23%

          10%:9名(次)上海專家獲得“IEC1906獎”,獲獎數約占全國總數的10%

          13%:上海主持制修訂的ISO/IEC國際標準近80項,約占全國總量的13%

          18%:上海主持在研國際標準50余項,約占全國總量的18%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小易)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