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慶萍
酒旗,是古代酒店懸掛在路邊,用于招攬生意的錦旗。其實,古代酒旗不僅是營業(yè)標志,還展示著社會歷史風情。讓我們走進歷史,看一看酒旗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民俗。
酒旗,多系縫布制成,以其形制,又稱酒旆、野旆、酒簾、青簾、杏簾、酒幔、幌子。以其顏色,還稱青旗、素簾、翠簾、彩幟。以其用途,亦稱酒標、酒榜、酒招、簾招、招子、望子。杜甫《月夜》詩云:“何時依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中的“幌”,即“幌子”,即指酒旗。張籍《江南行》詩中,就簡明地說到“酒旗”。此詩曰:“長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p>
旗最初是官方的政令、標識、信義之義,是“王”者所用。后來,漸漸變成經(jīng)營的標識,酒市懸旗的目的,就是招攬顧客,是最古老的廣告形式。《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記載:“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guī)蒙醺摺!边@里的“懸?guī)谩?,即懸掛的酒旗??梢?,酒旗的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以酒旗作廣告,來傳播商業(yè)信息了。自唐代,酒旗逐漸發(fā)展,成為十分普通的市招,其形式多樣,異彩紛呈。唐代李中《江邊吟》:“閃閃酒簾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彼未_愿《和汪伯虞求酒》:“君不見菊潭之水飲可仙,酒旗五星空在天?!碧扑卧娫~中,寫“酒旗”的詩句頗多,均可看出酒旗之廣,大凡酒鋪,應該皆有懸掛的酒旗在門前飄揚吧。
古代酒旗,大致可分三類。一是象形酒旗,此類酒旗,以酒壺等實物、模型和圖畫為特征。二是標志酒旗,即旗幌及燈幌。三是文字酒旗,即以單字、雙字或?qū)ψ?、詩歌為表現(xiàn)形式,如“酒”“太白遺風”等。
酒旗在古時的作用,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招牌,是古代一種商業(yè)民俗。古時,酒旗上署上店家字號,或懸于店鋪之上,或掛在屋頂房前,或另立一根望桿,讓酒旗隨風飄展,以達到廣告宣傳、招攬顧客的目的。有的店家還在酒旗上注有經(jīng)營方式或售賣數(shù)量等內(nèi)容,讓客人一目了然。如有的古代酒簾兒,上寫“現(xiàn)沽不賒”?!端疂G傳》中,武松打虎前所進店家,招旗上寫有“三碗不過岡”。另外,酒旗還有傳遞信息之作用,酒旗的升降,是店家有酒或無酒、營業(yè)或不營業(yè)的標志。有酒賣,便高懸酒旗。若無酒可售,就收下酒旗?!稏|京夢華錄》中寫道:“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句中的“望子”,就是酒旗,酒家都賣完了酒,自然就把酒旗降下來。
古代酒旗,似乎還飄散著淡淡酒香,從歷史中穿越而來。它是歷史的標注,更是我國抹不掉的歷史民俗和文化。
《中國質(zhì)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