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五版>>

          胡立彪:在造車這事上沒有捷徑

          2017-11-08 10:04:18 中國質量新聞網

          □ 胡立彪

          有人喜歡拿手機跟汽車比,看到國產手機品牌日益強大,正在實現(xiàn)對洋品牌的趕超,就想當然地把這種形勢往汽車上聯(lián)系,覺得自主品牌汽車也有趕超的架勢了。這樣的對比聯(lián)想顯然是沒有根據(jù)的。如果自主品牌車企也有這種感覺,就不光顯得幼稚,在實踐上將是十分有害的。

          最近iPhoneX正在刷屏,有人就拿這款手機說事,言語之中就有不少誤導信息。比如,稱這臺“顛覆性”的新機其實沒什么新鮮,它的全面屏設計、OLED屏幕等都算不得先進,國產手機早在一兩年前就用過。這樣的說法本就有問題,而接著話鋒轉到汽車,進行對比評價,就更不靠譜了——“手機如此,汽車也一樣,現(xiàn)在我們看到合資車上的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東西,其實自主品牌很早就開始用了”“原先只在豪華車上才能見到的中控大屏,現(xiàn)在被自主品牌放在了10萬元以內的車型上”“自主品牌的車子越做越大,相比合資車,尺寸上都大出一個級別”“堆配置也是自主品牌競爭的關鍵”。

          把自主品牌在競爭中很無奈的做法當作優(yōu)勢來說,尤其是把“堆配置”這個本身就帶有貶義意味的詞當好詞用,視為能力炫耀,讓人感覺非常無知。就手機而言,蘋果一家拿走全球智能手機差不多八成的利潤,這自然是讓占全球九成出貨量的中國手機品牌汗顏的事情,而這種巨大差距表明自主品牌手機的趕超之路還相當遙遠。就汽車而言,中國自主品牌需要趕超的路可能更長,因為我們目前甚至在量上都沒有很好的表現(xiàn)。

          一些國人可能看不清或不愿意正視自主品牌汽車與國外(合資)品牌的差距,但外國人看這個問題就直接也真實多了,一旦說出來也不中聽。在國內某大型車展上,有記者就“中國自主品牌和國際品牌的區(qū)別”這一問題采訪一位德國工程師,得到這樣的回答:“中國自主品牌更了解本土用戶的喜好、需求,會花大量的錢做表面工作,也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漂亮的輪轂、大尺寸液晶屏、真皮座椅等。而國際品牌更注重做好內在工作,比如一般看不見的底盤、懸掛、發(fā)動機等,還包括工藝品質方面,我認為歐洲車更好。”

          這話說得夠直白: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大都喜歡做“表面工作”。那么,自主品牌汽車不善長的“內在工作”差在哪兒,差多少?光憑一些人說自己的主觀感受沒有說服力,我們來看一看客觀數(shù)據(jù)。中國質量協(xié)會、全國用戶委員會不久前發(fā)布2017年中國汽車行業(yè)用戶滿意度測評(CACSI)結果,自主品牌滿意度76分,比行業(yè)整體得分78分低2分。與合資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在品牌形象、預期質量、感知質量和感知價值這幾個評分項上,分別差了3.9分、2.9分、2.9分和2.4分。從這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相比合資品牌是全面落后。對此,有業(yè)內人士批評指出,自主品牌汽車或許在外觀、內飾、用料等方面看似不錯,但盲目追求顏值只是空中樓閣。況且,外觀的東西經不起時間考驗,很快會被變幻莫測的消費審美拋棄。

          這么多年過去了,自主品牌汽車在“內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顯然一直很不足,有可能被合資品牌越落越遠。“內在工作”做不好,最大的問題出在不愿意下功夫、花本錢,而只想走“捷徑”。每次車展,總有自主品牌推出新車被人指責抄襲,這種做法可以說是“捷徑”思維的典型代表。而參展的一些國外人士自然也能看出這樣的問題,稱中國能做很多相同的產品,至少“在外觀上看起來很像”,但做工要差一些。這是對中國車企抄襲他人比較柔和的說法。也有人不留情面,直言不諱稱中國汽車很多車型都是抄襲其他國家的,在歐洲沒有很好的聲譽。

          干抄襲山寨的事,一些自主品牌不以為恥,不知悔改,甚至樂此不疲,讓整個自主品牌汽車的形象受損,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xiàn)實。雖然也有車企試圖通過購買國外技術擺脫抄襲的陰影。但是,沒有純粹的自主研發(fā),買來的終究是二手的,人家不可能把最核心的技術賣給對手,所以差距也就一直存在。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要想擺脫惡名,真正打造出叫得響的品牌,就必須從表面工作上抽身出來,扎實做好內在工作,要在技術、品質、性能上做足功課,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硬實力。要知道,世間任何通往成功的路都不好走,必須放棄捷徑幻想。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從腳下走起,經過一番艱苦跋涉之后才能抵達勝利的終點。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八雨)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