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可
在兩會這塊新聞富礦里,想要淘到些新聞似乎很容易,畢竟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xié)委員加起來有5000多人,其中自帶新聞效應的明星和名人也不在少數(shù)。
但是,參加過這場“新聞大戰(zhàn)”的記者都知道,若非使出“渾身解數(shù)”,搶到和代表、委員們“單聊”的機會,恐怕也只能拍拍花絮,或者撈到一些“泯然眾人”的新聞素材。
可以說,原創(chuàng)和獨家,對于一名記者來說永遠具有無法抗拒的魅力。為了能夠在眾多同行的競爭中搶到獨家信息,人民大會堂和梅地亞新聞中心這些“曝光過度”的地方往往被選擇性放棄,這類記者更愿意將目標瞄準代表和委員們的駐地。
從3月1日下午領到上會記者證開始,記者們就相當于拿到了進入駐地的“許可證”。不過,由于代表、委員們的房門是不允許隨便敲的,所以,在沒有聯(lián)系方式、無法預約的情況下,“蹲守”就成了記者們的必修課。代表、委員抵達會場,代表、委員用餐,代表、委員出行,這些時間當口都是記者們圍、追、堵、截的好時機。
當然,作為行業(yè)媒體更是將“蹲守”做到了極致。一方面,由于質量話題的專業(yè)性,能夠采訪并可以長談的代表、委員是可預期的;另一方面,質量專家大都“低調”,沒有一張“明星臉”,所以面對頻頻擦肩而過的代表、委員,雖然心里面癢癢,但由于不是自己的“菜”,記者也不能下手去攔。
于是,駐地里就多出來這樣一群特殊的“蹲守”記者。一邊低頭看照片,一邊抬頭瞄路人。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