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五版>>

          胡立彪:口罩雖小問題不少

          2017-02-07 10:01:52 中國質量新聞網

          □ 胡立彪

          目前口罩已成生活必需品,但關于口罩必須要了解的知識并非人人都知道。比如,一只口罩可以使用多長時間,這個問題許多人就不清楚,甚至一些生產企業(yè)也不一定能搞準確。日前江南大學一個科研團隊對市面上的一些口罩產品進行測試,結果令人唏噓:絕大多數(shù)受測口罩被人呼出的水汽侵襲后,靜電會不同程度地衰減,有的直接降為0,這意味著口罩過濾PM2.5的效果大大下降,有的干脆就失效了。

          目前,市面上90%的防霧霾口罩采用的是“熔噴布+靜電吸附”的方法攔截PM2.5顆粒物和粉塵。靜電吸附有時效性,尤其受濕度影響明顯。不僅使用中口鼻呼出的濕氣會降低口罩的靜電吸附性能,如果環(huán)境濕度大,口罩拆包后還沒用,其利用靜電吸附粉塵的能力也會減弱,甚至完全消失,只能靠熔噴層的孔隙結構來阻隔,使防霾作用大打折扣。按照江南大學科研團隊的測試結果,一般防霾口罩使用3個小時就會失去靜電吸附作用,繼續(xù)佩戴就沒有意義,應該換新的了。

          可能是考慮到口罩的“短壽”問題,一些企業(yè)推出了能換濾片的插片式口罩。這種口罩使用時可以更換濾片,口罩本身能夠反復清洗再用,既環(huán)保又省錢。不過,專家指出,此類口罩設計理論上很好,但實際使用中會遇到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即濾片插入后難以保證密實性,會有漏氣現(xiàn)象,這就可能讓PM2.5從其他縫隙直接進入呼吸道。

          除了使用壽命,關于口罩的其他知識點人們也多有不懂,而這種不懂恰恰成為商家忽悠的切入點?,F(xiàn)在市場上有些口罩打著活性炭吸附顆粒物的旗號宣傳銷售,這其實存在誤導。商家這么說,有意混淆活性炭和活性碳纖維兩個概念。要知道,用活性炭和用活性碳纖維材料制造口罩,差別很大。有的生產廠家為了把活性炭添加到過濾材料中,要用到黏合劑,這樣一來,就會破壞活性炭自身的空隙結構,反而破壞它的吸附功能。

          廠商的忽悠當然不只是宣傳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產品質量問題。消費者不懂,企業(yè)忽悠,暴露出整個行業(yè)市場的不規(guī)范,而存在產品質量問題則幾乎成為必然。江蘇省質監(jiān)局2016年年底公布的一項針對160個批次防霾口罩的檢測結果顯示,高達61.9%的口罩存在質量問題。一個事實是,國內口罩行業(yè)品牌雖多,但多采用貼牌生產方式。業(yè)內人士指出,做口罩的不需要太多行業(yè)經驗,只需找個代工廠把加工好的產品貼上自己的品牌拿到市場上賣就行了。正是由于門檻太低,很多原來做工業(yè)或者醫(yī)用口罩的企業(yè)都開發(fā)了防霾口罩,一些其他行業(yè)的企業(yè)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然而,由于代工廠多數(shù)小、散、亂,而一些品牌方只為賺快錢,對產品質量把控并不嚴格,許多工廠就出現(xiàn)材料使用不合格、生產環(huán)節(jié)不衛(wèi)生等情況,使得口罩質量不高,防霾效果不佳。

          市場魚龍混雜,當然也反映出監(jiān)管不力的問題。最突出的“不力”,是標準不健全。在口罩市場爆發(fā)式增長的這幾年,我國企業(yè)生產所采用的標準,或者是工業(yè)防塵口罩GB2626標準,或者是以N95等開頭的美國標準及FFP開頭的歐洲標準,這些標準都不適用于民用口罩。而《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guī)范》作為我國首個專門針對民用防護口罩的國家標準,于2016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雖然規(guī)定較為詳細,有諸多亮點,但它屬于推薦性標準,與2016年3月施行的《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一樣,不具有強制性。

          顯然,該對口罩市場進行規(guī)范整治了。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完善標準法規(guī),加強市場監(jiān)管。當然,這個市場要走向規(guī)范,離不開消費者的參與。只有消費者對相關產品知識不斷了解,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主動行使“用腳投票”的權利形成倒逼力量,企業(yè)才能真正有所忌憚,不敢妄為。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八雨)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