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在剛剛召開的生態(tài)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大數據時代的食品安全”分論壇上,食品添加劑問題很受關注。與會專家表示,不少民眾談食品添加劑而色變,其實,食品添加劑只是現代食品產品中的一樣必需品。據國內一家媒體做的食品安全網絡調查顯示,有32%的網民認為食品使用添加劑會造成食品的不安全。
有這么多人對本應是常識的食品添加劑安全性問題不了解,甚至對其存在恐懼心理,說明目前民眾接受的食品安全信息并不充分,正向的宣傳工作做得還不夠。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食品安全不盡如人意的現實。所以,正如與會的一位學者所說,隨著社會發(fā)展,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期待也在不斷上升,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也在不斷嚴格,這也印證了那句話: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
“在路上”,這一表述呈示出食品安全問題的復雜性。積極的因素和消極的因素同在。我們看一個例子,目前周黑鴨和絕味正在沖刺IPO,但絕味的發(fā)展和經營模式卻存在一些隱患。媒體調查發(fā)現,絕味食品在管理下屬眾多加盟店時,并沒有與之規(guī)模相匹配的管理機制和平臺。部分地區(qū)加盟店存在層層分管現象,即子公司負責區(qū)域內產品供應,每個地區(qū)有相應的負責人或者承包人,負責人在轄區(qū)內開設各個店面,也就是說絕味食品總部或將很難確切了解各個地區(qū)情況,以及對各個地區(qū)的消費者所反映的問題做到及時反饋。由于分管的級數過多,在執(zhí)行和管理程度上,不免出現客戶的終端體驗與企業(yè)的理念背道而馳。而已經由多家媒體曝光出的問題,多是由此而引發(fā)的。
像謀求上市一樣,食品行業(yè)中想賺快錢的企業(yè)多的是。一旦求快,難免會想走捷徑,投機取巧。比如現在市面上比較熱銷的酸奶,品牌很多,產品種類更多,而且價錢一款比一款貴。然而業(yè)內人士指出,雖然酸奶貴點可能品質要稍微好一些,但乳品行業(yè)的成本都十分透明,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敢賣高價的酸奶所用的原材料都不會差,也差不多。而有不少企業(yè)把價格定得很高,多是基于酸奶市場競爭激烈的現實,試圖尋找差異化,玩概念炒作。有在產品上玩概念的,如在酸奶里面特別添加粗糧谷物、進口果醬果料、水解膠原蛋白粉、濃水牛奶蛋白,或多種益生菌的;有在工藝上玩概念的,如推出分層果醬酸奶,用傳統(tǒng)酸奶工藝發(fā)酵等等。這些概念聽著挺新鮮,其實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差異化”只是一個說法,多是人為作出來的表面文章。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當然不能只看到消極的東西,一定要學會注意積極的東西,或在消極事物中發(fā)現積極的方面。這樣才不至于產生誤讀,或者被別人誤導。日前,食藥監(jiān)總局組織抽檢水果及其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飲料、薯類及膨化食品等4類食品449批次樣品,其中,水果及其制品19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占15.8%;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182批次,不合格樣品2批次,占1.1%;飲料109批次,薯類及膨化食品139批次,均未檢出不合格樣品。就這次抽查的結果看,總體情況是好的,特別是飲料和薯類及膨化食品全部合格,這無論如何都是積極信息。但如果只盯著水果及其制品的不合格率,就會產生消極認識。
需要強調的是,食品安全“在路上”,這一表述的隱含主語,不是中國,而是全世界,包括任何國家和地區(qū)。德國媒體報道,德國食品監(jiān)管部門日前抽查發(fā)現,健達巧克力條等3款食品含有可致癌物芳香烴礦物油,呼吁供貨商召回。對此,健達巧克力所屬的費列羅公司表示,將會通過技術研究出臺相關的解決方案,盡可能地讓這些物質盡量少地出現在食物當中。
當然,“在路上”的主語也包括每一位消費者。每個人都應該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