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鳴
若干年前,一個名叫“國際消費者”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評選出“最差產(chǎn)品獎”,可口可樂榜上有名。這個獎項是根據(jù)產(chǎn)品對消費者的侵害程度評選出來的。評選委員會認為,遍布世界各地的可口可樂公司對當?shù)厮催M行加工后又返銷給當?shù)叵M者,從中牟取暴利。會議還重點討論了兒童軟性飲料的質量問題,發(fā)起了一項叫做“遠離汽水”的全球性運動。據(jù)悉,可口可樂尷尬地“接受”了這個獎項。從他們后來的表現(xiàn)看,其“虛心”接受,但堅決不改,“大度”的表現(xiàn)值得說道。
事實證明,無論從政還是經(jīng)商,那些成功者多為謙恭大度的“彌勒佛”。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林肯的一句話,可以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對于善意的批評,請微笑著接受;對于惡意的中傷,盡管一笑置之吧!”
總統(tǒng)能做到的,普通人也能做到。前不久,在國內某家超市里,一位顧客買到一袋發(fā)霉的食物。他怒氣沖沖地找到營業(yè)員責問:“你們店里賣的什么東西?這不是拿顧客的健康開玩笑嗎?!”營業(yè)員聽后面帶笑容,連聲道歉說:“對不起,對不起!沒想到食品已經(jīng)變質,這是我們工作的失誤,非常感謝您給我們指出來。您希望退錢還是換一袋呢?如果換的話,就打開來給您看一看?!泵鎸ξ⑿瓦B聲道歉,這位顧客的怒火平息了,圍觀者也夸獎營業(yè)員的服務態(tài)度好,表示以后要常來這里購買東西。于是,不但成功化解一場風波,還引來了幾位“鐵桿顧客”。
總統(tǒng)和售貨員都懂得這個道理:以寬容的姿態(tài)接受批評,比反擊和推諉更聰明。曾有一年,某家航空公司差點兒獲得一項不光彩的獎——乘客蘇先生向媒體投訴,稱其乘坐的航班因天氣原因不能在目的地降落,于是折返始發(fā)站。令蘇先生大為光火的是,航空公司安排的酒店只提供雙人間,蘇先生要住單人間的請求遭拒,他不得不自掏腰包住進單人間。蘇先生指責航空公司“很不周到,缺乏人性化”。對于他的投訴,該公司客服磨磨蹭蹭,遲遲不予答復。網(wǎng)友對此調侃稱:這家公司真該獲得一項“蝸牛獎”。
如此說來,有的獎是“花”,有的獎則帶“刺”?!磅r花”對廠家是激勵和鞭策,而“最差獎”也并非全是噩夢。在聰明廠商的眼里,獲得帶刺的“獎勵”,可促人警醒。因為這正是展示危機攻關能力、“化干戈為玉帛”的好機會。前面所說的那家不夠聰明的航空公司,用投訴者的話說,就是“任憑顧客采用何種投訴方式,任憑投訴多少次,依舊面不改色心不跳,永遠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工作出現(xiàn)失誤給乘客帶來不便,難道不應該表示一下歉意么?其傲慢態(tài)度激怒了消費者后,接下來大家給這家航空公司一股腦兒頒發(fā)了“最佳投訴受理淡定獎”“投訴響應蝸牛獎”“最具蒙騙技術創(chuàng)新獎”等系列獎——這個后果是他們沒想到的。營銷專家說,有時候,另類“評獎”比正面獲獎更值得慶幸,而且好處多多:首先,“丑事“傳天下,可使廠商“知名度”迅增。其次,要把消費者當成“良師益友”。再次,用幽默感化憤怒,讓罵聲變成笑聲。
但最重要的是,把“獲獎”看成羞辱還是激勵,這是測試一個商家品質的重要一點:如果大發(fā)雷霆,屬庸人檔次;而積極應對,則有可能更上一層樓。要知道,很多“頒獎者”并沒有惡意,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慢吞吞的“蝸?!弊兂沙C健的“駿馬”。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