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四版>>

          胡立彪:取消漫游費這事誰來辦

          2016-04-27 09:38:25 中國質量新聞網

          □ 胡立彪

          關于取消手機漫游費的呼聲早就有,這幾天因新華社和央視的關注而再次被放大。

          早到什么時候呢?大概從制定收費政策那天起就有人反對了。1994年,原郵電部發(fā)布《關于加強移動電話機管理和調整移動電話資費標準的通知》,其中要求移動電話需收取每分鐘0.6元的自動漫游費。到了2008年,工信部規(guī)定主叫每分鐘0.6元為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算來該費已經收取20多年,網友稱其為“化石費用”一點不為過。

          先前民間呼吁取消漫游費,多被運營商用技術、成本等方面的理由搪塞過去。現(xiàn)在都4G時代了,技術沒問題了,錢也賺夠多了,再這樣推脫就說不過去了。但他們還是能找到別的借口。運營商人士及利益相關專家面對漫游費質疑,當下用得最理直氣壯的一個理由是——收取漫游費是用戶管理的一種手段。

          電信專家項立剛在《為什么說取消漫游費的人是壞人?》一文中說,電信運營商建設也需要成本,要為特殊人群提供特殊優(yōu)惠的服務,極便宜的套餐,是為了差別定價。如果沒有了漫游費,類似“學生卡”這種超便宜優(yōu)惠服務就會廣泛流到社會上,運營商無力支撐,最后只能取消這種超便宜優(yōu)惠套餐,這對用戶來說是不利的。所以,漫游費的存在是一種管理手段,它保證了超便宜套餐有了存在的可能,這是對窮人的福利。

          相信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把“流氓收費”說得這么文藝+愛心。的確,如果全國范圍取消漫游費,有可能會導致運營商內部惡性競爭,有“無力支撐”的不利后果。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辦法有很多,并不是只有靠收取漫游費這一種。事實上,所謂“用戶管理”,都是運營商自己把事情搞復雜了才不得已要不斷擦屁股收拾,而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其人為設置各種各樣“套餐”這種奇葩的經營模式。推出套餐,不管便宜還是貴,目的就是為了保證運營商利益,給“學生卡”打上“窮人福利”的旗號,那就是耍流氓。何況,套餐的本質,就是一種捆綁銷售,深究起來應該算是違法行為。

          既然幺蛾子都是運營商自己弄的,所以出了問題就要自己扛。管理手段這樣的借口糊弄不了人,不如回到利益層面,干脆承認取消漫游費會造成巨額營收損失。事實上,這個理由倒值得同情。中國移動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中國移動集團移動用戶總數(shù)達8.31億戶,這其中2G用戶3.14億戶左右,而聯(lián)通和電信移動業(yè)務則以3G和4G為主。取消全國漫游費用,運營商損失之大,可想而知。在一些業(yè)內人士看來,在微信、網絡電話等沖擊下,運營商還難以做到砸破飯碗平穩(wěn)過渡,同時保證服務質量,讓它們放棄漫游費這塊叨在嘴里多年的肉,確乎有點難。

          正所謂“誰的日子都不好過”,電信運營商有難處就可以沒完沒了撒嬌使性子嗎?當然不行。取消長話漫游費已是民心所向,長市漫價格一體化也是大勢所趨。而且,目前運營商新推出的核心套餐都已是長市漫價格一體化,對于新用戶來說也就不存在漫游費了。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現(xiàn)在的問題其實就是松松嘴放棄一些利益而已。在4G時代,傳統(tǒng)的語音通話很大程度上被微信、電話本等低成本網絡通話技術所代替。這就要求運營商必須重視客戶的需求、體驗,通過推陳出新來彌補通信消費的缺口。全面取消國內漫游費對運營商來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收入,但長遠來看卻可帶來更多的通話費用收入,同時有利于挽留因跨區(qū)域通信成本過高而造成的消費群體流失。

          道理講得再清,指望運營商自己割肉恐怕還是不行的。而且,除了涉及自身利益,運營商在取消漫游費這事上還有另外的糾結:漫游費的存在首先是受到運營商分省分地市的組織結構的影響,也更受到央企管理體制的制約。有運營商直言,只要某委某部對運營商的考核指標降下來,讓3家運營商可以任性降價降低收入甚至燒錢進行戰(zhàn)略性虧損,不要說漫游費,就是打電話上網全免費,運營商全體員工估計也是要舉雙手贊成的。

          話說到這份兒上,事情就很清楚了:解鈴還需系鈴人,當初說要收費并制定政策的是電信主管部門,這會兒要取消收費,發(fā)話定政策,當然還得由主管部門來。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八雨)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