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xiàn)在的人是越來越不愿意讀書了,可是有一種書拿到手里還是必須要讀一讀的,這就是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鑒于家電產(chǎn)品與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直接相關,因此說明書一定要逐字逐句認真地讀,不懂的要問。
不好好讀書,不懂時也不問,就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美國一位老太太不知電腦為何物,見別人家有自己也買了一臺。她認為這不過就是一種家電,而該“家電”對她來說唯一有用而設計新穎的地方,是那個可以彈出來、縮回去的咖啡杯支架———即我們通常說的光驅??墒?,該“支架”雖伸縮自如,但放杯子卻不穩(wěn)當,結果有一天剛沖好的一杯咖啡翻倒下來,把老太太的胳膊燙傷了。
看不懂說明書,有情可原,但咖啡杯“支架”不好用,打電話問一問廠家或銷售商是怎么回事,恐怕就不至于燙傷自己了。另一位美國老太太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好。她也買了一臺電腦,但她覺得電腦的踏板兒不好用,就打電話問廠家,廠家告訴她那不是用來按摩腳的,而是用來打字的鍵盤。就是這么簡單地一問,既避免了把鍵盤踩壞,也避免了“踏板兒”把老太太的腳硌傷。
兩位美國老太太都很搞笑,但這更說明說明書的重要性。千萬不要嘲笑老太太無知,尤其是廠商更不能嘲笑她們。前一位老太太被燙傷之后,把電腦廠商告上了法庭,結果法庭判決電腦廠商賠償老太太幾十萬美元。該電腦廠商敗訴后認真吸取教訓,不僅修改了電腦“支架”的外觀設計,以保證咖啡杯可以牢靠地放在上面而不會輕易掉下來,而且在說明書上加注了一條:“彈出光驅不可放置咖啡杯等物品?!?/p>
或許是受到美國老太太們的啟發(fā),日本的一些家電企業(yè)特別重視產(chǎn)品說明書的制作,圖文并茂,翔實生動,即使消費者不通讀說明,哪怕大字不識幾個,只看看圖示,也可以避免一些意外的發(fā)生。比如,在一款平板式“空氣清凈機”的說明書中,配有幾幅帶紅“×”表示“禁用”的圖例,并在圖例旁以醒目文字警告消費者“不能當洗衣板用”、“不能當作桌球練習機”、“不能用來烤肉”、“不能用來在水面行走”、“不能當捕蚊燈使用”。而在一款“IH調(diào)理器(電磁爐)”的說明書中,則圖示告誡“不能當作唱盤機使用”、“無法量體重”、“不能用來下棋”。
當然,有些說明書的圖示說明看上去只是為了搞笑。一款“萬用搖控器”的說明書告誡說“無法操縱女友的心”、“不能當作雙截棍”;一款圓筒形“加濕器”的說明書告誡說“不能用于遁術”、“不能用來打鼓”;一款“碎紙機”的說明書告誡說“無法消除過去”、“不能用于分身”,諸如此類。
對于一些日本廠商在說明書上的這種做法,我國的消費者有人表示理解,覺得生動活潑而有益,也有人表示反感,覺得是胡鬧,甚至有些變態(tài)。我個人支持前一種觀點,至少我認為國內(nèi)家電企業(yè)在說明書這方面應該向日本學習。而對照國內(nèi)家電企業(yè)的產(chǎn)品說明書,我們的確能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要么中規(guī)中矩,內(nèi)容倒是十分豐富,但“專業(yè)”得讓人看不懂。要么冗長拖沓,東說西說,真?zhèn)€是“你不說我倒還明白,你越說我倒越湖涂了”。要么草率敷衍,丟三落四,言雖簡而意難賅,常把人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其實,對待說明書的態(tài)度,恰可反映企業(yè)在經(jīng)營上的態(tài)度。換一種說法,笑,搞還是不搞,往深里講,這個問題或可引發(fā)事關企業(yè)生存大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