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柔馨香的琥珀
□ 呂林素 吳曉兵/文
圖片提供:云南石雅寶石及礦物晶體博物館
香港時代珠寶
琥珀是遠古特定植物的分泌物——樹脂埋藏于地下經(jīng)過漫長歲月演變而成、能達到工藝要求的有機質(zhì)混合物。琥珀蘊藏著億萬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遺跡,更凝聚著億萬年的生物能量,從而演繹出無數(shù)美麗的神話傳說,數(shù)千年來一直是人類的至愛。
琥珀極其輕巧,密度小到可漂浮在飽和食鹽溶液中,是自然界中最輕的寶石;質(zhì)地柔軟,硬度低到可被指甲劃傷,不過也可雕刻工藝品或切磨成手鐲佩戴;氣息醇香,當(dāng)摩擦、受熱或燃燒時,會散發(fā)出淡淡的芳香氣味。
名稱由來
琥珀英文名稱為Amber,源自阿拉伯語“Ambergris”,意思是“抹香鯨分泌的帶香味的油”;或源自拉丁語“Ambrum”,意思是“精髓”。
此外,琥珀還有10余個別稱。譬如,羅馬人稱之為“淺黃色琥珀”——波羅的海琥珀主要呈淺黃至金黃色,希臘人稱之為“電石”——摩擦可帶電荷,德國人稱之為“燃燒石”——能燃燒,會釋放出芳香氣味。
“琥珀”這一術(shù)語在我國最早出現(xiàn)于西漢初年。據(jù)世界著名地質(zhì)學(xué)家和地質(zhì)科學(xué)史家章鴻釗先生考證,琥珀古稱育沛、瑿玉、虎珀、頓牟、虎魄、江珠、光珠及獸魄等。
此外,還出現(xiàn)了一些琥珀細分品種名稱,包括瑿珀、血珀、金珀、蜜臘、水珀、明珀、香珀、蠟珀、石珀、花珀及靈珀等。今坊間仍流行將透明者稱為琥珀,而將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習(xí)稱為蜜蠟。
按照我國《珠寶玉石 名稱》標準(GB/T 16552-2010)規(guī)定,寶石級樹脂化石以琥珀(Amber)稱之,并列舉了幾個重要的琥珀品種,包括蜜蠟、血珀、金珀、綠珀、藍珀、蟲珀和植物珀。
文化傳承
人類認識和利用琥珀的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5萬~1.1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在東方,琥珀同樣受到各民族特別是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中國人的珍愛。
古代國外,琥珀是神靈、財富與美麗的象征。
琥珀是神靈的象征。數(shù)千年來,琥珀被賦予了許多神秘的色彩。根據(jù)希臘神話,琥珀是由法厄同(太陽神宙斯的兒子)之妹——赫利阿得斯悲痛的眼淚凝結(jié)而成的;太陽神阿波羅從奧林匹斯山被流放時曾流下琥珀般的眼淚。更浪漫的是,古希臘人認為琥珀是由太陽沉入大海時所脫落的陽光碎片凝結(jié)而成的。
傳說,琥珀是個人能量與宇宙能量及個人靈魂與宇宙靈魂的分水嶺,并且其顏色往往被用來表現(xiàn)圣人和英雄,因而被視為神圣的飾物。中世紀時,波羅的海琥珀因被用作宗教器物而風(fēng)靡一時。公元13世紀,琥珀曾被勢力強大的宗教集團所壟斷,像當(dāng)時的德國就設(shè)有總管琥珀的專員。琥珀具有電學(xué)特性,佩戴琥珀飾品可獲得其釋放的多余能量而被用作護身符。
琥珀是財富的象征。公元前2000年,古歐洲人就已開發(fā)利用波羅的海的琥珀,精明的地中海商人采購回去換取同等質(zhì)量的黃金,琥珀因而有“北方黃金”之稱。公元前1600年,波羅的海沿岸的原住民就將琥珀當(dāng)作貨幣。公元前900年,西亞的腓尼基商人遠涉重洋到波羅的海采集琥珀,緬甸琥珀也被腓尼基商人帶到希臘諸國。
琥珀是美麗的象征。古羅馬人賦予琥珀極高的價值,認為佩戴和賞玩琥珀可延年益壽、青春永駐。公元一世紀時,羅馬尼祿皇帝還遣師駐采于波羅的海,從此開辟了著名的“琥珀之路”。
古歐洲人十分珍視琥珀,認為它與金、銀同樣貴重,主要用作皇室和貴族珠寶。一些世界知名的琥珀藝術(shù)精品收藏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館中,如馬切爾棺材和愛馬仕雕就收藏于波蘭馬爾堡城堡博物館。最值得濃墨重彩描述的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俄羅斯“琥珀廳”的輝煌歷史——
緣起于普魯士國王腓特列一世的構(gòu)想;1711年,耗用6噸琥珀切磨、鑲嵌、雕刻、裝建于柏林宮殿中;1716年,被贈送給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以見證兩國共同抵御瑞典獲得成功;1765年,又在圣彼得堡的葉卡捷琳娜宮中被擴建完成;1917年,在俄國十月革命中幸免于難;1941年,在“二戰(zhàn)”中被德國洗劫一空,最后毀于一場大火;2003年,歷經(jīng)20載重建的琥珀廳——完美再現(xiàn)了昔日的輝煌。
中國古代,琥珀被視為吉祥珍貴之寶。
我國對琥珀的認識和利用可能肇始于商代,而琥珀最早的文字記載始于《山海經(jīng)》,其中的“育沛”或“瑿玉”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琥珀。
春秋戰(zhàn)國時,琥珀主要用做佩飾。兩漢時,琥珀是僅供皇室、貴族及官僚享用的奢侈品,是使用者地位、財富和奢華生活的象征。三國至南北朝時,琥珀同樣多限于皇室和高級官僚享用,并且價格不菲,南北方均較為流行。琥珀制品除首飾(如琥珀釧、琥珀指環(huán)等)外,還有日用器(如琥珀瓶杓等)和陳設(shè)器(如琥珀如意等),絕大部分仍為小件飾品,尚不見琥珀容器。
唐宋時,琥珀不僅被用作飾物(多為工藝精湛的飾品),而且體積可觀的實用器皿(包括杯、盅、盞、枕、碟、盒等)盛行,更被用做佛教重寶——廟堂圣器——祭神供品,為“佛教七寶”之一。琥珀成為宋宮廷服飾的一部分,還作為寄情之物頻現(xiàn)于唐詩宋詞中,作為酒具的琥珀杯更被盛贊吟詠。
遼金時,或許由于撫順琥珀礦的發(fā)現(xiàn)并被遼王室控制,或許由于波羅的海琥珀通過西北“絲路”和草原“絲路”大量輸入,琥珀業(yè)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發(fā)展,琥珀藝術(shù)成就也隨之達到巔峰。遼代琥珀按其功能可劃分為裝飾、佛教和喪葬用品,其中以琥珀瓔珞、手把件最具特色。琥珀在遼代服飾領(lǐng)域更是獨領(lǐng)風(fēng)騷,其中最值得稱頌的要數(shù)內(nèi)蒙古奈曼旗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的琥珀佩飾竟多達2101件,兩人幾乎被琥珀所覆蓋。
明清時,琥珀的使用更為廣泛,但仍同金、玉一樣珍稀,也是等級地位的標志。作為定制,明代帝王常服束帶間用金玉琥珀裝飾,庶民巾環(huán)不得用琥珀;清代帝王在地壇禮地時必須佩琥珀朝珠,皇親國戚及貴夫人穿朝服時需掛一兩串琥珀朝珠。
清王朝對琥珀特別喜歡。琥珀主要被制成朝珠、首飾、服飾、器皿(包括鼻煙壺、杯盤和盒瓶等)、文房用品(包括筆洗、筆架、鎮(zhèn)紙和印章等)及陳設(shè)器(包括觀音像、佛像、花插、山子及如意等)供宮廷、貴族和大官享用,在故宮博物院中也有珍藏。俄國沙皇還曾把琥珀作為國禮饋贈清朝皇帝。
實際上,歷代皇室、貴族所用琥珀除少量為撫順琥珀以外,大量緬甸琥珀和波羅的海琥珀都通過西南的、西北的、北方草原的和海上的“絲路”4個方向涌入我國境內(nèi)。
了解品類
琥珀,是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樹脂植物(包括松科、柏科、南洋杉科、豆科及龍腦香科等)所分泌的樹脂、埋藏于地下經(jīng)地質(zhì)作用形成的成熟的樹脂化石,主要由琥珀樹脂、琥珀酸和揮發(fā)分等多種有機物組成,其成分會隨著植物屬種不同而有所變化,多呈黃、橙、褐和黑色及稀少的藍、綠和紅色,主要由雜質(zhì)元素和有機物所致,有的是由強熒光所致。
世界上琥珀因產(chǎn)地眾多、產(chǎn)狀不同、特征各異且相互疊加而有不同的分類方案,目前還沒有國家標準進行規(guī)范,加之新品種不斷涌現(xiàn),可以說琥珀的分類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
參照張蓓莉《系統(tǒng)寶石學(xué)》及李海波和張鈞《琥珀辨假》的論述,按顏色、透明度、熒光強弱、紋飾、有無特殊光學(xué)現(xiàn)象、有無明顯的香味及有無動植物包裹體等特征,筆者從市場角度梳理出15個常見琥珀品種——
金珀:指體色呈明黃色至金黃色及橙色的透明琥珀。其中稱淺黃色者為明珀,顏色極淺者稱水珀。
藍珀:指體色呈不同色調(diào)的黃色甚至棕紅色,在紫外光(或陽光)照射下,襯以黑色背景,會發(fā)出強烈的藍、綠藍及藍綠色熒光的透明琥珀,包括金藍珀、高藍珀、天空藍珀及藍綠珀。主要產(chǎn)于多米尼加、緬甸和墨西哥。
血珀:指體色甚至表面呈血紅色(或酒紅色)的透明琥珀,包括金紅珀(或紅中帶黃,或呈金血雙色,或表面呈紅色而內(nèi)部呈黃色)、櫻桃紅珀(佩戴身上色透亮,且風(fēng)化速度稍慢一些)、酒紅珀(對光看很美,佩戴身上色偏深)、瑿珀(反射光下為黑色不透明,透射光下呈血紅色)及血茶珀(美在色澤透亮,但顏色幾乎沒有變化,緬商為了提高其品級而歸于茶珀中),前4者均由淺色琥珀氧化而成,但氧化層的厚度各不相同。
綠珀:指體色呈不同色調(diào)的綠色(如淡綠、黃綠、草綠及菠菜綠)的透明琥珀。譬如,緬甸琥珀中的柳青珀,因宛如柳樹葉顏色而得名。其最大的特點是,顏色偏綠,透光發(fā)綠,白熾燈下更綠;表面可有機油光;發(fā)藍白熒光;但無留光效應(yīng),也無色變效應(yīng)。
棕珀:指體色呈不同色調(diào)的棕色的透明琥珀,包括金棕珀(金珀底,多有棕紅色流淌紋,黑、白底顏色保持不變)、棕紅珀(透光下更紅)、紫羅蘭珀(陽光下甚至透射光下泛紫色,包括棕紅紫羅蘭珀和金棕紫羅蘭珀)及彩虹珀(陽光下呈七彩色)。
茶珀:指具有留光效應(yīng)(把光留住——吸光現(xiàn)象,在黑暗環(huán)境中,強光照射珀體,移走光源,光可在珀體上停留幾秒,可能含磷所致)、顏色變化(在黑、白底上呈現(xiàn)2種甚至多種截然不同的體色)及明顯的“機油光”(指在黑色背景上,在強光照射下,珀體表面的反光或所泛色彩)等特殊光學(xué)現(xiàn)象的透明琥珀,因酷似紅茶水或綠茶水般濃郁厚重的顏色得名。包括紅茶珀(體色以紅為主,像紅茶水,黑底陽光下呈紅紫色,發(fā)粉或粉紫熒光)、綠茶珀(體色以綠為主,像綠茶水,黑底陽光下呈粉紫色,發(fā)藍白熒光)、紅綠茶珀(雙色品種)及變色龍(顏色會隨著光線強弱、觀察角度、背景顏色等的變化而變化。在強光下泛綠色“機油光”,仿佛表面有一層綠膜;透光部位泛紅色。其中以紅茶變色龍最具代表性,但最好不要稱為“綠珀”或“綠蜜”,否則容易引起混淆)。這是緬甸琥珀中特有的品種。
花珀:指包含有“睡蓮葉”狀炸裂紋——宛如太陽光芒般熠熠閃光的透明琥珀,包括金花珀和紅花珀。而古代指多種顏色相間且不均勻者。
蟲珀:指包裹有動物遺骸(以昆蟲為主或是其他小生物)及毛發(fā)的琥珀。主要產(chǎn)于緬甸、多米尼加和我國(遼寧撫順)。
植物珀:指內(nèi)含植物碎片包括根、莖、葉、花瓣及種子等的琥珀。
孢子珀:指內(nèi)含形似植物孢子的囊或空腔多呈密集排列且被其他雜質(zhì)充填的透明琥珀。
水(沙)膽珀:指內(nèi)部有較大空間并封存有液體和/或氣泡甚至固體沙礫的透明琥珀。
礦物珀:指含有礦物包裹體如方解石、石英、長石、黃鐵礦等的透明琥珀。
蜜蠟:指體色呈各種顏色且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因其質(zhì)感似蠟,色澤似蜜,故名。質(zhì)佳者溫潤如玉。我國古代稱之為蠟珀;歐美人稱之為Honeyamber,即蜜珀。主要產(chǎn)于波羅的海和緬甸。
蜜蠟按體色可劃分為黃蜜(包括黃花蠟、棕黃蜜、檸檬黃蜜和蛋黃蜜等,其中以雞油黃最佳)、白蜜(包括白花蜜或白花蠟、茶絞白蜜及不透明的白蠟——骨珀等)、棕蜜、灰蜜、血蜜、金棕蜜(金棕紅蜜)、綠蜜及柳青蜜等;按花紋可劃分為金沙蜜、金絞蜜(指透明的金珀與半透明的蜜蠟互相交織在一起,并形成一種黃色的具有絞纏狀花紋的琥珀)、金飄蜜(包括金藍飄紅蜜、金棕藍底飄紅蜜等)及金包蜜(又叫珍珠蜜或雞蛋蜜,即半蜜半珀——指透明的琥珀包裹著不透明的蜜蠟)。
根珀:亦稱“珀根”,指各種顏色且完全不透明的琥珀,包括全根珀(如白根珀、黑根珀和褐根珀等,當(dāng)深棕色與白色交錯時,拋光后可呈現(xiàn)出大理石般的美麗花紋)、半根半珀(如花根珀、白花珀根等,黑白相間,花紋纏繞)及半根半蜜(即根蜜,如白根蜜、白絞根蜜),其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微晶方解石等礦物包裹體。這是緬甸琥珀中的獨有品種。
溶洞珀:指從外殼到內(nèi)部具有明顯的圈層構(gòu)造,即“根(完全不透明)-蜜(微透明至半透明)-珀(全透明)”的層次感,且酷似溶洞或鳥巢的琥珀,如白根溶洞蜜、紫羅蘭溶洞蜜及血茶溶洞蜜等,其最大的特點是根和/或蜜形成半包裹狀,且內(nèi)心都必須是透明的珀。這是緬甸琥珀中的獨有品種。
選購要領(lǐng)
無論挑選琥珀首飾還是雕件,均可參照GIA網(wǎng)絡(luò)(https: //www.gia.edu)資料,從顏色、凈度、切工和塊度等4個方面入手,進而兼顧特殊光學(xué)現(xiàn)象、產(chǎn)地進行綜合價值評估。
顏色:要求鮮艷純正、稀少珍貴。
琥珀的顏色十分豐富,可以呈黃色、金黃色、白色、橙色到紅棕色、紅褐色,甚至呈稀有的藍色、綠色、黑色。在琥珀市場上,通常淺紅色琥珀比金色琥珀更有價值,金色琥珀又比黃色琥珀更有價值。
除顏色鮮艷純正的金珀、血珀和藍珀非常受歡迎以外,茶珀、柳青、瑿珀及白蜜、白根珀等獨特品種近年來因稀少而價高。棕珀是緬甸琥珀中的一個大珀種,約占70%左右,相應(yīng)的價格要低一些。
凈度:要求純凈無瑕、包體完美。
通常來說,透明的琥珀比混濁的琥珀更有價值。對于緬甸血珀來說,由于其自身特點決定它難逃“網(wǎng)紋狀”風(fēng)化紋的命運,不過有些風(fēng)化紋宛如“蜘蛛紋”,布滿全身,反而增加美感。
蜜蠟對瑕疵的容忍度相對較高,因其透明度較差,即使其中含有一些雜質(zhì)或流淌紋或綹裂影響也不太大。像流淌紋,對蜜蠟幾乎沒有影響,若能形成美麗的圖案,還可加分;像一些較小的綹裂,若不影響蜜蠟安全性,可置于背面或不顯眼的位置,當(dāng)然也會降低其品級。
無論是蟲珀、植物珀,還是孢子珀、水膽珀、沙膽珀,抑或是溶洞珀,珀體都要求通透干凈,一眼可見清晰完整的昆蟲、樹葉、大而晃動的水膽甚至氣泡或“根-蜜-珀”構(gòu)成的美麗風(fēng)景,這些屬于“隱藏”的美麗。
切工:要求款式簡潔、拋光精細。
相對來說,琥珀的切工通常不太重要。它可以切磨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包括珠形、弧面形和自由形拋光件。琥珀也可以被切磨成刻面型寶石,但這很罕見。
對于小塊琥珀,通常遵循其原石形狀拋光成自由形狀,按其大小可以被鑲嵌成或用線串成巴洛克式珠寶首飾,包括胸墜、耳飾、項串、手串、手鐲和戒指等。
對于大塊琥珀,通常切磨成手鐲(所有手鐲都帶鐲芯一同銷售),可雕刻成陳設(shè)品,有的具有風(fēng)景圖案或動植物的琥珀隨形拋光成擺件,均要求拋光精細。
塊度:要求厚重大氣、適合佩戴。
琥珀的克拉重量可精確測量,通常以克為單位。由于琥珀的相對密度比飽和鹽水還低,即使在大尺寸的情況下也感覺很輕,這使得在琥珀首飾中使用相當(dāng)大的尺寸成為可能。即使琥珀首飾特別是胸墜、耳墜和手鐲非??鋸垺⑿涯?、霸氣,佩戴仍感覺非常舒適。
產(chǎn)地:世界上琥珀的產(chǎn)地眾多,主要有波羅的海(由波蘭、立陶宛、俄羅斯、烏克蘭、丹麥、德國、瑞典組成)、緬甸、多米尼加、墨西哥及我國撫順等地,其次還有意大利、羅馬尼亞、挪威、英國、新西蘭、黎巴嫩、日本、美國及加拿大等國。
綜上,選購琥珀時,首先顏色很重要,在眾多琥珀中,顏色金黃的金珀、血紅的血珀、天空藍的藍珀及潔白的蜜蠟和根珀都是不可多得的佳品。注意,有的血珀僅表面薄薄一層,其體色可呈任何顏色;若風(fēng)化層厚或完全氧化則整體都是血珀。其次,盡量挑選塊體較大的琥珀,越大的琥珀越有價值。第三,目前珠寶市場上80%以上的琥珀都來自波羅的海,其次是緬甸、墨西哥和多米尼加的琥珀。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來自哪個產(chǎn)地的琥珀,只要品質(zhì)好、性價比好即可。
若想選購到心儀的琥珀,必須注意以下4個方面:
一是明晰優(yōu)化處理琥珀。在珠寶市場上,琥珀往往通過優(yōu)化處理方法來改善外觀、顏色或耐久性。按國標(GB/T 16552-2010)規(guī)定,熱處理(H,加深顏色,如烤色血珀、烤色老蜜蠟;渾濁變澄清,即“壓清或凈化”,如珍珠蜜或金絞蜜;氣液包裹體膨脹炸裂成“睡蓮葉”狀紋或“太陽光芒”,即“爆花”;變得不透明或更均勻,酷似“滿蜜”,即“水煮或蜜化”,如水煮蜜蠟)、壓固(增加硬度和牢固程度)及無色覆膜(改善外觀、耐久性)為優(yōu)化,視同天然;而染色(D,改善或改變顏色)、有色覆膜(改變顏色等外觀)、加溫加壓(改變顏色,如綠珀)及充填(改善外觀)屬于處理,在珠寶玉石鑒定證書上必須標注。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常見的“綠珀”多是琥珀甚至柯巴樹脂經(jīng)加溫加壓、或琥珀經(jīng)染色或有色覆膜處理獲得。新近出現(xiàn)了輻照處理琥珀,包括“血蜜蠟”(采用電子束輻照產(chǎn)生的具有根須狀結(jié)構(gòu)的琥珀,據(jù)說產(chǎn)自烏克蘭)及“血珀”(將金珀經(jīng)鈷60-γ射線或電子束輻照產(chǎn)生的),“血色”不穩(wěn)定,加熱會褪色,到140℃左右時會恢復(fù)到初始顏色。警惕血珀中部分具有“根須狀包裹體”者或沒有皸裂紋者,懷疑是否是輻照處理品。
二是區(qū)分琥珀與柯巴樹脂。實際上,無論是琥珀還是柯巴樹脂都屬于樹脂化石,只不過二者的成熟度不同。前者是成熟者,而后者是未完全成熟者,即天然樹脂演化到琥珀過程中的中間產(chǎn)物,而非“假琥珀”。二者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柯巴樹脂多呈淺黃色,性脆易碎,手搓有黏感,表面抹一點酒精或乙醚等有機溶劑易溶化黏手,而琥珀則不會;最有效的區(qū)分方法當(dāng)然是紅外光譜檢測。然而,柯巴樹脂若經(jīng)加溫加壓處理之后則會成為琥珀鑒定的“頭號殺手”。
三是小心拼合琥珀和壓制琥珀。在加熱和加壓條件下,將琥珀碎塊或碎屑熔結(jié)或壓結(jié)在一起形成較大塊者稱為壓制琥珀,而將2塊及以上的琥珀熔結(jié)或壓結(jié)在一起且給人整體外觀的印象稱為拼合琥珀,在熱壓過程中還可植入現(xiàn)生昆蟲或植物碎片來仿蟲珀或仿植物珀,它們均屬于人工寶石的范疇,其售價遠低于未經(jīng)熔結(jié)的琥珀。采用觀察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利用偏光鏡及紫外燈等方法即可區(qū)分開。
四是謹防琥珀仿制品。前些年珠寶市場上所謂的“貴族蜜蠟”、“中東蜜蠟”、“非洲蜜蠟”、“烏山血絲種蜜蠟”、“金絲蜜蠟”或“貿(mào)易珠”等,實際上都是“塑料”,顏色鮮艷,五顏六色,攪動紋路相對平直,很容易區(qū)別。目前用來模仿琥珀的主要是人工樹脂材料同樣也是“塑料”,包括聚苯乙烯——俗稱“馬麗散”、酚醛樹脂、醇酸樹脂、賽璐珞、丙烯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等。這些仿琥珀在顏色、暖感和電學(xué)性質(zhì)上均與琥珀十分相似;有些蟲珀仿制品里常包裹有完美的現(xiàn)代昆蟲或其他小動物;有些塑料仿制品不僅能模仿琥珀的顏色,而且能模仿琥珀的風(fēng)化皮,使之更逼真,選購時千萬小心。
收藏投資
幾千年來,琥珀一直深受人們喜愛。為何我們會喜歡琥珀這種寶石呢?理由或許有三——
一是藏有趣的動植物。這些遠古動植物搭乘著琥珀這一特殊材質(zhì)的“時光艙”,穿越億萬年只為你相遇,仿佛提供了一個通往史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維視窗,因而倍受科學(xué)家珍視。
實質(zhì)上,琥珀是一種神奇的“樹脂化石”——可誘捕并保存遠古生命昆蟲、蝎子、蜥蜴及樹葉、松針、花瓣甚至羽毛——迄今已鑒定出1000多種已絕滅的動物及一些特殊植物物質(zhì),這些內(nèi)含物可以幫助科學(xué)家研究古生態(tài)系統(tǒng)——比如其中的生物類群的起源和演化。
二是恐龍時代的寶石。琥珀是一種與恐龍同時代甚至更古老的寶石。坊間流傳著的“千年琥珀,萬年蜜蠟”之說乃謬誤,這或許是人們想表達琥珀來之不易且極其珍貴之意。實際上,蜜蠟就是不透明的琥珀。琥珀形成的年齡距今250萬年至3.2億年間,其中絕大多數(shù)寶石級琥珀的年齡介于距今1500萬年至1.3億年之間,相當(dāng)于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新近紀至白堊紀。
至于電影《侏羅紀公園》是虛構(gòu)的,主要講述了利用恐龍血液中找到的DNA克隆恐龍的故事,而血液來自一只包裹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當(dāng)時恰好咬了一只恐龍,致使人們對琥珀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事實上,科學(xué)家已從1.2億年前的琥珀中提取了昆蟲的DNA,進而探索生命演化的奧秘。
三是芳香氣味的寶石。琥珀是由松、柏、杉及豆科等特定植物的樹脂演變而來的,或多或少都會產(chǎn)生獨特的淡淡的香味(若摩擦后香味濃郁或香氣撲鼻者可稱為香珀,但極少),并且不同產(chǎn)地的琥珀因樹種不同所散發(fā)的香味也不同,這還有助于產(chǎn)地鑒定。譬如,波羅的海琥珀多為松柏科植物樹脂化石,會產(chǎn)生松香味;而緬甸琥珀、多米尼加和墨西哥琥珀分別為南洋杉科、豆科植物樹脂化石,會產(chǎn)生別樣的芳香味。
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人們對琥珀的喜好各有千秋。譬如,古代琥珀中的血珀和蜜蠟曾享譽歐洲。我國明代黑如漆而泛紫紅色的瑿珀最貴,為當(dāng)時黃金的5倍價;清代以紅如雞血的血珀為最佳;如今價值較高的是含有生物遺體的琥珀、精湛的琥珀藝術(shù)品及古董琥珀。實際上,決定琥珀值得收藏與投資的“藏點”或“投點”或許有三——
一是材料質(zhì)優(yōu)。收藏投資琥珀時,顏色和凈度同樣是首要考慮的關(guān)鍵因素,這是其魅力所在。所有顏色鮮艷的高品質(zhì)琥珀都值得收藏。行家認為血珀的價值超過金珀。當(dāng)然,具有吸引力的藍珀、綠珀和茶珀就更加稀少而珍貴。
凈度是決定琥珀品質(zhì)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譬如,金珀、藍珀、血珀等高透明的名貴琥珀,要求“高凈水”,即通透干凈,哪怕有一丁點瑕疵如粉塵(即微小雜質(zhì))、冰片(即細小裂紋)及流淌紋(琥珀形成前未凝固樹脂的流動紋理)都會較大幅度地影響其價格。此外,凈度對含有趣包裹體的琥珀顯得更為重要。
然而,有趣的是,我國消費者對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即蜜蠟(其中以白蜜和雞油黃蜜為貴)及不透明的根珀(其中以象牙白根珀和溶洞蜜為貴)卻情有獨鐘,這可能是由中國人數(shù)千年來積淀的含蓄內(nèi)斂的性格所決定的。因此,蜜蠟和根珀的價格普遍高于一般琥珀。
此外,老琥珀或老蜜蠟首飾是指出土的或傳世的應(yīng)用年代久遠者,多呈紅橙色或蛋黃色,并且表面多有風(fēng)化紋,近年來在我國文玩市場也相當(dāng)火爆。
二是貨品奇特。有些琥珀在自然形成過程中會形成一些獨特的景致,因而就會出現(xiàn)一些珍稀品種,包括蟲珀、植物珀、孢子珀、水膽珀、沙膽珀和溶洞珀等。對于收藏家和投資者來說,內(nèi)含物越稀有且品質(zhì)好的琥珀,就越可遇不可求就越值得收藏,其價格自然昂貴。
特別是含有趣的動物或植物碎片的琥珀備受科學(xué)家和收藏家的珍視,因而這類琥珀比不含任何包裹體的干凈琥珀獲得更高的價格。例如,每件弧面形琥珀的成本只有幾美元,而易于看到或完整的昆蟲或植物標本的琥珀則可以賣到幾千美元。
琥珀內(nèi)的動物越罕見越完美越容易打動收藏者的心。這是由于它們是億萬年前的產(chǎn)物因而通常不完美,完美者更是罕見。那些含有蝎子、蝸牛、青蛙和蜥蜴這樣較大型動物及完整的花朵的琥珀都是稀有而珍貴的,尤其是動物遺骸保存十分完好的情況下。對于蟲珀來說,其珍貴程度還取決于昆蟲的種類、清晰程度、形態(tài)大小和數(shù)量,從而決定其價格高低。不過,含有捕捉生命中某一瞬間的包裹物如蜘蛛網(wǎng)中的捕獲的蒼蠅或捕食者與獵物的琥珀,也受到重視。
三是著名產(chǎn)地。波羅的海、緬甸、多米尼加、墨西哥及遼寧撫順被譽為世界五大著名的寶石級琥珀產(chǎn)地,其中以波羅的海白蜜、多米尼加天空藍色的藍珀及緬甸的紅茶珀等稀少而珍貴的品種最受歡迎。而撫順琥珀(黃-金黃色,常包含有清晰美觀的昆蟲)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所占的市場份額較高,如今已是鳳毛麟角了。
波羅的海沿岸是全球主要琥珀產(chǎn)地,這里的琥珀品質(zhì)上乘,素有“波羅的海黃金”之稱。據(jù)報道,波蘭、立陶宛、俄羅斯和烏克蘭4國琥珀協(xié)會于2014年聯(lián)合簽訂意向書,統(tǒng)一使用“波羅的海琥珀”名稱,以便集中優(yōu)勢形成品牌效應(yīng)。其中,波蘭是最早開采和利用琥珀、也是對琥珀商業(yè)化運作最成功的國家。
多米尼加已成為琥珀的主要來源,這里的琥珀開采通常比波羅的海開采琥珀更需要挖掘和努力。特別是具有天空藍色熒光——皓月之光的藍珀因稀少而珍貴,并被國際珠寶界公認為“琥珀之王”。
緬甸琥珀盡管歷史悠久,但是近年才在珠寶市場上重新崛起,并在云南騰沖形成集散地,與其他產(chǎn)地的琥珀相比具有五大優(yōu)勢:一是五顏六色,囊括了幾乎所有顏色。二是質(zhì)地多樣,從透明的琥珀到半透明至不透明的蜜蠟再到完全不透明的根珀均有。三是品種繁多,幾乎包括所有的琥珀品種,更有茶珀、柳青、血珀和根珀等特殊品種,并且動物植物珀豐富。四是年齡最老,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商業(yè)價值的寶石級琥珀,其年齡最高可達1.3億年。五是塊度巨大,最大者可達上百千克,原來號稱世界上最大的琥珀就是“緬甸琥珀”,重15.25千克,是約翰·查爾斯·鮑寧于1860年從我國廣東用300英鎊購得,現(xiàn)珍藏于英國倫敦歷史博物館,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1990年版)。
總體來說,遵從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價格由高到低大致為多米尼加琥珀、波羅的海琥珀、緬甸琥珀、墨西哥琥珀。當(dāng)然,它們的價格還取決于具體的品種、品質(zhì)、塊度等因素。
保養(yǎng)秘籍
佩戴:最好的保養(yǎng)琥珀的方法當(dāng)然是長期佩戴,這是由于人體油脂可使琥珀越戴越光亮。但必須小心謹慎——
一忌劃傷磕碰。琥珀硬度低,佩戴時應(yīng)避免與寶石礦物及其他堅硬的物質(zhì)摩擦,以防止劃傷或磨損,特別是對于覆膜琥珀更是如此。琥珀性脆,不宜受外力撞擊,要盡量避免強烈波動的溫差,特別是天氣寒冷可使其變得更脆。
二忌強光強熱。琥珀對光和熱都非常敏感,特別是對于一些經(jīng)優(yōu)化處理而成的紅色和綠色琥珀,其顏色在強熱下會變色或褪色。因而,佩戴琥珀首飾時,不可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或在火爐邊取暖或吃燒烤。洗澡或洗手時應(yīng)取下琥珀首飾。
三忌化學(xué)物質(zhì)。琥珀對酸特別敏感,易溶于硫酸和熱硝酸中,應(yīng)遠離化妝品,噴香水或發(fā)膠及涂指甲油時最好將琥珀首飾取下來。琥珀首飾怕有機溶劑,所以盡量不要令它與汽油、煤油、酒精、?煤油和重液及殺蟲劑等有機溶液接觸。
清潔:當(dāng)琥珀粘上灰塵和汗水后,清潔它惟一安全的方法是用溫暖的肥皂水。記住,一定要使用溫和的肥皂。
琥珀首飾或擺件沖凈后,再用軟布擦拭干凈,抹少許橄欖油或是茶油輕拭琥珀表面,稍后用布將多余油漬沾掉,可恢復(fù)光澤。
琥珀因硬度低,不要用毛刷或牙刷等硬物清洗,否則會使其表面出現(xiàn)毛糙,產(chǎn)生細痕。
琥珀屬有機質(zhì),也不要用其他化學(xué)清潔用品清洗,否則會發(fā)烏,影響光潔度。
記住,千萬不要用超聲波和熱蒸汽清洗琥珀首飾等,否則會褪色甚至破損。
存放:琥珀首飾或擺件若長時間不用時,可用干凈的棉布包好單獨存放在陰涼濕潤處保存。
琥珀應(yīng)該遠離熱源。溫度極高時,琥珀會褪色、被熔化或被燃燒,不要放在電器頂部或強光下。正常情況下,琥珀也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會氧化變色,光和熱可以加速這一進程。緬甸血珀更是如此,最好隔絕空氣保存,以減緩風(fēng)化速度。
琥珀屬有機質(zhì),不宜放入化妝柜中,否則會被指甲油、香水、?發(fā)膠等有機溶劑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