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維陽
開篇的話:
娃娃,是家里小狗的閨名。從1999年1月19日接到家,已經(jīng)朝夕相處了19年。慢慢地,娃娃成了家里的重要一員,帶來的是無數(shù)歡樂。2017年春天以來,娃娃的健康每況愈下,成為醫(yī)院的???。自然規(guī)律無可抗拒,權且以日志的方式,回憶并記錄下與娃娃相伴的美好時光。
1月23日。
今天家里過節(jié),備下蛋糕,當然也少不了娃娃的。這老小孩像個餓死鬼,吧唧吧唧地急舔,小碟子里連個渣子都沒剩下。
寵物醫(yī)院薛大夫看到了《與娃娃相伴的日子》,在微信中說道“娃娃有你們這樣的爸爸媽媽,真幸福,希望有毛孩子的父母都看看,向你們學習愛它們。”十分感謝薛大夫的鼓勵。其實,還有一個人也特別的關愛娃娃,甚至可以說有些溺愛娃娃,這個人就是毛孩子的大姑。
娃娃的大姑,是看著她長大的。大姑家也是她的第二個家。
娃娃爹媽每年出遠門,或者出國旅游,毛孩子必定要寄養(yǎng)在大姑家,大姑疼愛娃娃超過疼愛自己的孩子。盡管如此,每次存放娃娃時,還要反復叮嚀娃她大姑兩件事,第一,一定要喂娃娃狗糧;第二,出門溜達一定要拴著。
人們疼愛誰,往往會事事都由著誰,這點放在娃她大姑對待毛孩兒身上,真就是這樣。
娃娃每次從大姑那里接回家,都有一陣子不好好吃狗糧,準是她大姑喂了毛孩子太多的好吃的,喂饞了。前車之鑒,所以每次送娃娃過去,都千叮嚀、萬囑咐,少給毛孩子肉吃。
大姑家里,有個比娃娃大幾歲的哥哥。哥哥小時候,特別妒忌娃娃的待遇。每次去接娃娃,外甥總抱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媽媽總給娃娃吃。”
大姑對娃娃上心,絕對不次于娃娃爹媽。大概毛孩子十二三歲以后,偶爾會出現(xiàn)身體僵直抽搐的狀態(tài),每次持續(xù)時間不長,然后就緩過來了。娃娃爹媽都沒有太當回事,大智慧狗媽也只是在網(wǎng)上搜了一下原因,畢竟毛孩兒也是十幾歲的高齡了。
但這事發(fā)生在大姑家,就特別當回事了,而且當成了大事兒。娃娃的心臟不大好,就是那時被大姑發(fā)現(xiàn)的。
大概是六七年前,娃娃在大姑家突然僵直了,呼吸困難。
大姑和大姑父立即帶娃娃去了寵物醫(yī)院,作了全面的身體檢查。娃娃呼吸困難,以為是吃了什么東西卡住了氣管。后來做了心電圖等一系列檢查。那次臨接走娃娃時,大姑反復轉(zhuǎn)告醫(yī)囑:“千萬不能讓娃娃生氣,那樣對娃娃的心臟很不好!”
娃娃這孩子,知道誰對她好。可就是有一點,她知道后,會蹬鼻子上臉不聽話,由性地來。所以每次也都提醒她大姑,帶娃娃出門,一定拴著她。
19年了,如果平均下來,以每年娃娃在大姑家寄養(yǎng)10天計算,那么就是190天,折算在大姑家累計生活了至少半年以上,讓大姑付出了很多心血、精力,還有讓大姑擔驚受怕(以后還有故事要說)。
每次去大姑家接娃娃回家,這毛孩兒見到爹媽后,會寸步不離左右,即使去衛(wèi)生間,毛孩子都緊跟著,守在衛(wèi)生間門口,恐怕繼續(xù)被放在大姑家。此時,任大姑怎么召喚,毛孩兒就是頭也不回。
娃娃此時的表現(xiàn),肯定會讓疼愛她的大姑傷心不已。
曾說過,娃娃是個白眼狼,對大姑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