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質量出品>>全媒資訊>>

          一條路讓貧困三村“化蛹成蝶”

          2014-12-28 09:03:05 東南網

          嶺頭村民種出的大蘿卜。 顏湊/攝

              路通后,村民們買了摩托車、轎車代步。 顏湊/攝

              東南網寧德12月25日訊(本網記者 邱麗娟 陳虹虹)一條干凈整潔的水泥路,像一條絲帶,將寧德市蕉城區(qū)城南鎮(zhèn)蓮峰三村串在一起,在高低起伏的山巒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15日,記者驅車從寧德出發(fā),不到半個小時,就到達蓮峰三村。鄉(xiāng)道沿途的防護墩整齊“站立”,讓開車的人也格外放心。

             “做夢都沒有想到,這條路可以修成,以前翻山越嶺肩挑背扛去城里賣農產品,還掙不了幾個錢,現(xiàn)在將村里種植的茭白、茶葉、地瓜等運到城里去賣,來回只要花一兩個小時?!睅X頭村村民劉細輝感觸頗深地說道。

             城南鎮(zhèn)嶺頭村、葉厝村、田中村三個行政村位于城南鎮(zhèn)西北部偏僻的蓮峰山區(qū),俗稱蓮峰三村,總人口2600多人,距市區(qū)僅一山之隔?!皡s因公路不通等原因,難以帶動村里經濟發(fā)展,不少農戶家中一貧如洗?!比~厝村的支部書記葉雨棟說道。

             “當時實在是太窮了!”葉雨棟回憶說,15年前,《閩東日報》的一名記者來村里采訪,看到有些村民以稻草當床墊,蓋著一團破棉絮,不少村民家中還吃著野菜拌地瓜粉,大為震驚,距離城關僅僅8公里的行政村竟然還有那么多的農戶在貧困慘境中苦苦掙扎。他深入調查后,將了解到的情況寫成內參報送給省政府領導。

             2000年,蓮峰三村迎來了擺脫貧困的曙光。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批示和親自關心下,省扶貧辦、省老區(qū)辦深入蓮峰三村調查后,省里下?lián)懿糠仲Y金啟動公路建設。自此籌建蓮峰公路一事,被重點提上了市、區(qū)政府工作議程。歷經三年,寧德市區(qū)通往三個行政村的16公里鄉(xiāng)村公路終于于2003年8月修通,圓了幾代山區(qū)人的夢想。

              便民之路

             見到菜農陳大輝時,他正在嶺頭村坪崗田里向村民們炫耀手中剛拔出的大蘿卜:“這有四斤多吧,呵呵!”他皮膚黝黑,臉上掛著憨厚的笑容。

             陳大輝家今年種了七八畝蘿卜,每畝產出8000斤左右,批發(fā)價每斤八毛錢。但他更愿意讓妻子在城關的農貿市場擺攤直銷,賣不掉的制成蘿卜干,銷路也不錯?!奥吠撕?,很方便,騎著摩托車,個把小時就能來回?!?/p>

             “以前遇上連續(xù)下雨天,就眼睜睜地看著農產品爛在田里。”村民們說,公路修通之前,全村僅靠一條狹窄的小石路與外界相連,盡管離城區(qū)只有8公里,但只能徒步而行,新鮮的農產品運不出去,外面的飼料、肥料等農資物品也只能肩挑背扛運回來,生活極不便。

             “更要命的是,遇上急病或者婦女分娩,如果來不及送醫(yī),急死人了?!碧镏写宓牧掷喜f,過去因為交通不便,村里一些農婦分娩時,不能進城關醫(yī)院正式接生,孩子生下來后,因沒有出生證而辦不來戶籍,很多人成了“黑戶”。路通后,不少村民買了摩托車、電動三輪車和轎車,來來往往,非常方便。

              致富之路

             路通了,蓮峰三村2600多名村民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據了解,1999年田中村的人均純收僅900元,葉厝村、嶺頭村僅800元,田中村解放50年來僅蓋了一棟新房子,還是一座簡易的教學點。201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嶺頭村7571元,葉厝村7613元,田中村7717元。

             “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盡管還存在差距,但村民們觀念變了?!笨吹街苣╅_車上來鄉(xiāng)村游的人漸漸增多,不少村民瞄準這一商機,在家門口搞起了農家樂?!敖酉聛恚覀兇蛩阏J真計劃下,三個村統(tǒng)一下農家樂的標志、特色菜單等,吸引更多的城里人過來?!辈簧俅迕裥判臐M滿地說道。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路通后,大伙兒就尋思著如何致富?!比~雨棟說,在外打工多年的葉順景,瞄準商機,返鄉(xiāng)搞起種植業(yè)。他流轉了一百多畝林地,種上黃桅子、桃子、梨等,就瞅著來年有個好收成。

             近年來,隨著省、市、區(qū)直部門對蓮峰三村掛鉤聯(lián)動扶貧工作的開展,蓮峰三村轉劣為優(yōu),依托豐富的山地資源,建設示范基地、組建專業(yè)合作社,大力推進山地綜合開發(fā),發(fā)展中藥材、食用菌、油茶等特色農業(yè)產業(yè)及養(yǎng)羊、養(yǎng)豬為主的養(yǎng)殖業(yè),山區(qū)群眾持續(xù)增收,徹底擺脫貧困面貌。

              幸福之路

             “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家家戶戶都用上干凈的自來水、看上清晰的衛(wèi)星電視直播……”葉厝村的豐叔挺滿足于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當然,他并沒有忘記過去的窘境。當時作為大齡未婚青年,他碰過不少壁。姑娘們一聽要嫁到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無產業(yè)的蓮峰三村,紛紛拒絕,他也一度以為自己“光棍”定了。不幸的是,三個村里像他這樣的“老光棍”還不少。

             “如今村里大部分人在城區(qū)都有著自己的房子,白天就到山上種植農產品,晚上就回到城區(qū)居住?!比~雨棟說,現(xiàn)在的蓮峰三村距離城區(qū)路程不到半小時,村民們成了半個“城里人”,當年的“老光棍”也都娶上媳婦生了娃,過上了幸福生活。

             “這里空氣清新,路又順暢,山地資源豐富,其實很有發(fā)展的潛力?!贝迕駛兿M謇锏慕煌ㄆ款i打破后,能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責任編輯:)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