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品牌>>汽車>>

          自主品牌汽車“震驚”對手的實力當再強些

          2024-01-18 14:32:43 中國質量報

          □ 胡立彪

          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76億元,同比增長0.2%。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整體表現低迷,外需疲弱的情況下,我國外貿實現進出口規(guī)模穩(wěn)中有增、發(fā)展質量優(yōu)中有升的成績,實屬不易。尤其值得點贊的是,自主品牌表現亮眼,為我國外貿實現增長發(fā)揮了關鍵作用。過去一年,我國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增長9.3%,占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1.7個百分點。從市場看,我國自主品牌產品已經出口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國品牌”可以說遍及世界各個角落。

          “中國品牌”何以能夠贏得全球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可以從自主品牌汽車出口的表現中發(fā)現答案。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023年6月曾發(fā)文,用“兩次震撼”表達對中國汽車快速發(fā)展的看法:一次是中國汽車出口量(2023年第一季度)超越日本,排名全球第一;一次是在2023上海國際汽車工業(yè)展覽會上,中國的電動汽車以質量、功能和價格震驚了國外的競爭對手。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57%,達522萬輛;出口額增長69%,達1016億美元。兩個數據均超過日本,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幾乎是確定的事(日本2023年12月的出口數據尚未公布,但業(yè)內人士估計這個月的數字基本不會影響全年汽車出口總量排名)。預計未來數年內,中國汽車出口將依然保持較快增長。而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汽車出口量的震撼效應會減弱,人們會逐漸適應和習慣于中國作為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的名頭。

          邏輯上講,“兩次震撼”中,后一“震撼”是前一“震撼”的基礎,其中也給出了前述問題的答案。汽車被譽為“現代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是現代工業(yè)技術集大成者,也是公認的最能體現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汽車加速走向世界,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中國自主品牌持續(xù)發(fā)展壯大,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較快,加上國際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推動中國汽車出口全方位增長。

          中國燃油汽車早期采用“市場換技術”等策略,卻難以突破發(fā)展瓶頸,原因在于我們的產業(yè)鏈仍然局限于外資,內資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yè)鏈綜合優(yōu)勢。反觀新能源汽車,我國在這一產業(yè)賽道上起步較早,基于電池、電機、電控“三電”技術在全球的較大影響力,跨越了“發(fā)動機+變速箱”的傳統(tǒng)技術鴻溝,打破了傳統(tǒng)汽車強國主導的產業(yè)格局,從而實現了換道超車。除了在產業(yè)鏈、技術和產品可靠性等方面表現突出,我國自主汽車企業(yè)在品牌影響力、營銷網絡和相關服務上,也在不斷提升水平,努力實現可持續(xù)增長。

          汽車自主品牌“走出去”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但也暴露出一些明顯的不足和短板。與一般商品不同,汽車產品價值高,使用場景復雜,生命周期長,在強調性能、價格、質量的同時,還必須有完善的渠道和售后服務體系保障。特別是對新能源汽車,補能系統(tǒng)的建設尤為重要。反思過去傳統(tǒng)燃油車出口遇到的種種困難,除了產品競爭力不夠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配套服務跟不上,導致海外品牌形象和口碑不佳。

          品牌認知差異、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售后服務網點缺少、出口目的地高關稅等,這些都是我國出口汽車企業(yè)曾遭遇而且未來仍會長期面臨的問題。更為嚴峻的問題是,美歐日韓等國家對發(fā)展新能源汽車越來越重視,且以產業(yè)政策等方式帶動本土產業(yè)鏈建設的成效初顯。在此背景下,我國新能源車企及產業(yè)鏈供應商或無法持續(xù)以出口的形式獲取海外市場份額,而是需要加大海外投資、加速海外建廠步伐,但這仍需要較強的國別風險識別能力和較大的前期資金投入。

          面向未來,汽車自主品牌要在海外市場打開局面,“震驚”對手的實力還要再強些,既要發(fā)揮集群效應,打牢品牌價值基礎,打造產品品牌矩陣,還要加強科技賦能,提升品牌品質實力,同時也要營造文化氛圍,提升海外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的認知,逐步實現由“賣產品”向“賣文化”轉變。

          《中國質量報》【車市說事】

          (責任編輯:水川)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

          • 冬日綠意濃?——探訪新疆昌吉未來農 ...

          • 吉利星睿AI大模型正式發(fā)布 進入全 ...

          • 遼寧沈陽:品牌產品年貨展銷會吸引市 ...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市場監(jiān)管局開展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