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品牌>>戶外>>

          青島發(fā)布春季踏青提示 郊外行走注意兩大“毒物”

          2018-04-25 10:13:08 信網

          信網4月25日訊 春暖花開,新鮮的空氣、碧綠的小溪……召喚著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蟄伏”已久的人們走出戶外,走向山野,享受大自然的生機勃發(fā)。遠足、露營、釣魚、燒烤等等,人們沉浸在美麗自然風景之中,快樂無比。然而,山野戶外也隱藏著種種危險,稍不注意就會惹禍上身,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在這里,青島市公安消防部門盤點一下幾個安全問題,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安全要訣

          游客進入農家樂,疏散通道要記牢。遇到火災心要細,口鼻捂嚴向外逃。若遇火大阻逃路,避難處所趕快找。切忌亂跑互擁擠,靠窗呼救把命保。野外旅游遇火災,切忌順風把命逃?;饒鰧ふ曳阑饚В_闊地帶河流好?;鹧鏌砭偷貪L,切莫直立或奔跑?;饎轀p弱穿火場,全身弄濕口鼻罩。

          危險之一單人出行

          2015年1月31日,38歲的余先生凌晨出門,獨自到北京市門頭溝登山。按照原計劃,他下午3點到5點會下山。余先生的家人孫女士介紹,余先生上山時習慣將手機關機,到下山時再和家人聯系。當日下午5點后,孫女士給丈夫打電話,發(fā)現其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tài),直到晚上10點,仍未能聯系上余先生,孫女士隨即報警申請救援。孫女士介紹,余先生除了手機外,沒有攜帶其他電子通訊設備,也沒有帶手電、打火機等。接到報警后,當地消防官兵、民間救援隊員、森林公安民警都參與其中,總計達上千人次。北京警方兩次派出直升機參與搜索。后來救援人員發(fā)現余先生已經死亡。

          安全點評:從現場看,山上岔路多、視野較差,余先生的身旁有折斷的樹枝,推測余先生從近20米高的小路上摔倒后滑墜受傷,因單人行動無法呼救,錯過了救援的最佳時機。

          危險之二遭遇雷雨

          2009年6月15日下午,5名游客在北京市懷柔區(qū)爬箭扣長城時被雷電擊中,其中一對夫妻墜下斷崖身亡,另3人受輕傷。據了解,事發(fā)地位于箭扣長城可行走只有1米多寬的地方。雷雨突襲時,第一要務是趕快脫離危險地,迅速向低洼安全場所下撤,切勿站立于山頂上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如樹木、桅桿、電線桿、孤立高聳的物體頂部或邊緣等。這些高聳和導電性強的物體處所最容易被閃電擊中,應設法遠離。戶外活動必須隨時留意判斷天氣變化情況,在雷雨來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場所。野外有山洞的話可以到山洞里躲避,但務必要遠離洞口。

          安全點評:如果要躲在大樹、大巖石底下或者旁邊時,要避免躲在巖石的正下方,也不要貼近巖壁,要在稍微離開這些隱蔽物且半徑與這些隱蔽物同高的圓圈內降低高度半蹲下來避險。根據研究,身高在這些樹木和巖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時,避雷效果最為顯著。

          危險之三過度自信

          2012年6月22日,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驢友從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地區(qū)米林縣游客集散地派鎮(zhèn)出發(fā),徒步前往傳說中的蓮花圣地墨脫縣。6月24日下起了雨,22名驢友加上向導等共25人途經一個大型塌方地段時,驢友排隊依次爬過塌方區(qū)。忽然,山頂發(fā)生塌方,引發(fā)泥石流,一位四川籍白姓驢友被一塊大石頭擊中,墜落懸崖。隊伍也因此被截成兩段,已通過塌方區(qū)的十幾人繼續(xù)向背崩行進,途中遇到前來營救的派出所民警,并于當晚成功到達背崩;未通過塌方區(qū)的8人在向導的建議下原路返回。這批去墨脫的驢友大多比較年輕,有不少學生,也有部分已經參加工作的白領及請假或辭職出來旅行的人,平均年齡25歲左右,最小的19歲,最大的是49歲的遇難者白某。這些驢友中,30%的人缺乏戶外徒步的經驗。

          安全點評:戶外運動“門檻”較低,很多人買上幾件沖鋒衣、置辦幾樣裝備就信心滿滿地上路了。須知,過度自信,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這起事故中晚間驢友在途中遇到了很大的雨,次日早晨,雨勢有所減小,考慮到如果再不走可能雨會越下越大,驢友們冒雨出發(fā)了,過度自信使大家都忽略了大雨可能會帶來的各種次生災害。

          危險之四掉隊失蹤

          2014年8月23日,有8人前往陜西省太白縣鰲山登山探險,有1名50歲左右的女驢友在登山途中失蹤,請求救援。接警后,6名消防官兵立即跟隨公安民警奔赴事發(fā)地點。失蹤的驢友為女性,年齡50歲左右,是自發(fā)組織來鰲山登山探險的游客。隨后,消防官兵迅速攜帶安全繩、腰斧、手電、對講機分兩組進行搜索。9時30分,第一組救援官兵在青峰峽通往鰲山的樹林中發(fā)現了被困者。經詢間得知,女驢友由于下山不慎摔倒,導致腰部和雙膝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消防官兵在查看完傷情后,先讓傷者吃飯、喝水,然后根據地形采取單人背、兩人抬的方式向山下行進,由于山路崎嶇陡峭,近9個小時后,消防官兵成功將傷員運送到山下并移交給醫(yī)務人員。

          安全點評:戶外結伴出行,最好找能力水平相當的驢友,這樣在山野中行走時不會相距太遠,同時,每個人都要攜帶手機、對講機等通訊工具,方便應急聯絡。驢友出行要量力而行,不要獨自攀高;隨身攜帶食品和水、急救藥品;如遇意外,立即對外求助,并保持通訊暢通。

          郊外行走注意兩大“毒物”

          一旦被野蜂追趕,最好用衣物及隨身物品保護好頭、頸、手等部位并原地趴下,一旦人的體味被地面的味道所遮蓋,野蜂長時間找不到目標便會自動散去。若一定要逃跑,則要逆風跑,千萬別用手驅趕,否則會招致更多的攻擊。

          萬一被野蜂蜇傷,應先用尖銳物品將留在傷口內的尾刺挑出,或用膠布粘貼法將蜂刺取出,然后用肥皂水等弱堿性液體洗敷傷口。被野蜂蜇傷嚴重時,千萬不要擠壓傷口,以免毒液擴散,一旦腫痛、頭暈等不適癥狀嚴重時,要盡快就醫(yī)。

          萬一被毒蛇咬傷要放低被咬的肢體,立即用布條或繃帶在傷口上方5厘米至10厘米或傷指厘米或傷指(趾)根部綁扎,然后用利器把傷口按十字形切開,由周圍向傷口反復擠壓,盡量逼出毒液,并用清水、茶水沖洗傷口。緊急情況下,還可用小便沖洗傷口,或用火柴、煙頭燒灼傷口以破壞蛇毒。要盡量減緩傷者的動作,盡快送往醫(yī)院。途中每隔10分鐘至分鐘至2020分鐘松綁一次分鐘松綁一次,,每次1分鐘至2分鐘,以防止肢體淤血及組織壞死。如不能確定是哪種毒蛇,應將蛇一并帶到醫(yī)院。

          爬山時受傷了怎么辦

          背部受傷:讓傷者仰臥在堅硬的木板上,將枕頭分別墊在頸部和腰部,使脊椎骨保持自然彎曲。不可有坐或盤坐的姿勢。移動時,頸部也須同時固定,搬運時則要避免搖動躺板。

          胸部受傷:撞擊到胸部時可先冷敷處理。如有骨折或呼吸困難的危險,要趕快送醫(yī)院。讓患者安靜地躺靠在厚被子上,疼痛一側的胸部朝下。

          頭部受傷:頭部有傷口時不能冷敷,以免助長細菌繁殖。

          如果從耳、鼻或口中流出血或透明的液體(血清、腦積液)時,要將臉部擺向流出的方向。不可用紗布將其塞住,以免細菌感染。

          嘔吐時,將頭部側放,以防嘔吐物滯塞。發(fā)生痙攣時,勿任意壓迫傷患肢體,用手帕卷成筒條,塞在患者口中,使其安靜下來。

          搬運傷者時要將頭部固定,不要晃動。

          頸部受傷:為了抑制內部出血,須將撞擊處加以冷敷。發(fā)現外出血現象時,應用消毒紗布置于傷口處止血。躺臥時,把身體放平,絕對不要使用枕頭。移動時,將頭部固定。

          信網全媒體記者 顧青青 通訊員 宋冠之 李豹松

          (責任編輯:六六)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