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經常點外賣的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疑問,紙質餐盒、塑料餐盒、飲料杯,以及木筷,這些一次性餐具安全嗎?
有時外賣的飯菜涼了,還要用微波爐加熱,會不會存在有害物質?
本期《專家有話說》將請省食藥安委食品安全專委會委員、南京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院正高級工程師申蓉為我們答疑解惑。
一、網絡餐飲涉及的餐飲具分類
主要可分為3個大類:
1.食品接觸用紙及紙制品,如紙盒、紙碗、紙杯、紙吸管等;
2.塑料一次性餐飲具,如塑料打包盒、塑料盒蓋、塑料叉/勺/吸管等;
3.一次性竹木筷,如竹筷、木筷。
二、一次性餐飲具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因材質不同、特性不同,一次性餐飲具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主要有:
1.熒光性物質、二氧化硫不合格。使用劣質原料或不合格的回收材料生產的紙質餐具、一次性筷子,往往通過添加熒光增白劑、硫化物用于“美化”外觀,造成熒光性物質、二氧化硫不合格,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2.大腸菌群、霉菌等微生物不合格。餐飲具如果滅菌不徹底,或是存放過程中受到污染,導致微生物超標,可能會引起消費者嘔吐、腹瀉,及腸胃感染。
3.負重性能、跌落性能、杯身挺度不合格。質量不符合標準的餐具,很有可能在使用過程中破損破裂,不僅會污染食物,也可能會燙傷消費者。
4.標簽標識不規(guī)范。如未標注“食品接觸用”等用語或圖形、未進行材質或使用溫度提示、產品標準標注錯誤等不僅會帶來追溯難的問題,還會誤導使用者,從而產生食品安全風險。
三、一次性餐飲具使用提示
1.一看二聞三摸。
收到外賣餐食后,注意觀察塑料餐飲具底部帶箭頭的三角形標志,其數(shù)字代表了器皿的材質(見下表),不同材質的塑料餐盒有不同的使用溫度,以避免因使用不當導致餐盒變形、開裂或釋放有害物質。
合格的一次性餐飲具僅憑鼻子應聞不到異味,如果一次性筷子用硫磺熏過,會有一股淡淡的酸味,最好不要使用。
符合要求的一次性餐飲具表面光滑平整、厚薄均勻,且無雜質,若遇到毛糙、色澤不均的餐飲具,盡量避免食用其中的食品。
表: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的常用原料及使用事項
2.謹慎使用微波爐復熱。
外賣食品最好現(xiàn)點現(xiàn)食,若要使用微波爐復熱時應注意,餐盒標識上是否為PP(聚丙烯)材質,或是否有可使用微波爐加熱的標注(PP材質的熔點為167℃,是可以使用微波加熱的一次性餐盒,外包裝標注為5號)。需注意有些餐盒的盒身為5號PP材質,盒蓋可能是1號PE材質,則盒蓋不能微波加熱。若在加熱后餐盒變形或產生異味,請不要食用餐盒中的食品。
3.不建議重復使用。
一次性餐飲具經反復盛裝食品會影響其耐用指標,故不建議消費者重復使用,特別是曾放過油脂較大或高溫食品的餐飲具,建議即用即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