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zhì)量新聞網(wǎng)訊 (王長亮 記者王向龍)近期,部分電商平臺先后推出了“先用后付”的支付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但也有部分消費者反映,自己默認的付款方式莫名其妙變成了“先用后付”;有的消費者原本只是想加入購物車的商品變成了直接下單。
據(jù)了解,“先用后付”作為一種新的支付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支付靈活性和購物便利性,有利于促進交易,但應當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的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時,未經(jīng)消費者同意直接選擇“先用后付”形式付款,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
遼寧省消費者協(xié)會表示,電商平臺開通“先用后付”信用消費性質(zhì)的相關功能時,應該有顯著提示,比如彈出窗口,關鍵文字加粗加紅等;在支付時,也應當由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使用“先用后付”支付方式。需要提醒的是,消費者在使用“先用后付”功能時,要注意不要逾期付款,否則容易影響個人信用記錄;如果不想使用該支付方式,可以在平臺支付設置中關閉該功能,如果找不到關閉方式,也可以聯(lián)系平臺客服協(xié)助。
尤其是家中如有老人,應當關注老人是否開通了一些容易誤操作的功能,并及時協(xié)助老人關閉該功能;對于未成年人,建議關閉“免密支付”“先用后付”等功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