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各類消息混雜,令人難辨真假,更有不少流言是打著“科學”的幌子來迷惑公眾。17日,中國科協(xié)梳理發(fā)布了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一起去看看哪些流言登上了這份榜單。
1
登上這份榜單的十大“科學”流言分別是:5G基站輻射對人體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中國高鐵輻射嚴重,“坐高鐵=照X光”;長期服用降壓藥致死;電子煙無毒無害,是戒煙的利器;饑餓能夠“餓死”腫瘤,延緩衰老;孕婦不可接種流感疫苗;抑郁癥不是病,就是太矯情;低鹽飲食不健康;近視能治愈;液化氣鋼瓶著火一定要先滅火再關閥門。
不難看出,上榜的流言幾乎全部圍繞人們的日常生活、醫(yī)療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
比如圍繞當下熱門話題5G的流言“5G基站輻射對人體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其實,手機、基站的電磁輻射能量較小,屬于非電離輻射,與X光、核輻射等電離輻射完全不同,它主要是熱效應。按照國家標準要求,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需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實際執(zhí)行的時候,運營商會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內。
而“低鹽飲食不健康”更是錯誤的。一般成人每天攝入3克鹽就可以維持生理基本需要,過量攝入鹽會引起許多健康問題,如引發(fā)高血壓、骨質疏松甚至胃癌等疾病。目前成年人每天鹽的推薦攝入量約為5至6克,而實際研究表明,我國成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達到了9至10克,遠超健康標準,因此控鹽、減鹽才是正確做法。
科學辟謠平臺專家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范志紅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全盤地馬上就接受信息,還要考慮信息的來源是不是可靠的,我們首先應該相信專業(yè)的機構或者是專家的團體,還需要我們的公眾加強自己的科學的素質、素養(yǎng)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