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警示:預付定金有貓膩
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理性看待促銷切勿盲目消費
深圳特區(qū)報訊(記者 羅莉瓊)“雙十一”購物狂歡季本周六來臨,網絡電商平臺早在十月底就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促銷預熱。消費者在享受價格優(yōu)惠的同時,也遭遇到網購虛假宣傳、貨不對板、延遲發(fā)貨、快遞變“慢遞”等問題,該時期也是相關投訴的高發(fā)階段。昨日,市消委會發(fā)布“雙十一”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切勿盲目預付定金,謹防權益受損。
去年“雙十一”,岑先生在天貓某店鋪中,以預付定金的優(yōu)惠方式購買手機,商家承諾“雙十一”不會降價,預付定金才是最優(yōu)惠,以此誤導消費者?!半p十一”下午,商家卻以“滿2000減200優(yōu)惠券”的方式變相降價,使手機價格由2299元降至2099元。岑先生認為商家涉嫌欺騙八千多名提前預定的消費者,讓每人至少多付出200元,商家通過欺騙額外賺取至少160萬元。
預付定金是近幾年流行的促銷方式,不少消費者提前選定心儀的商品并支付定金,預售期支付的定金可在“雙十一”當天折抵更多金額使用。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應保持理性,根據(jù)自身需要制定購物計劃,認真研究今年“打折”規(guī)則。在購買商品前,應關注商品的價格變化,多渠道比較了解商品的價格情況,不要被明顯的低價所誤導,被虛假折扣迷惑。對于預付定金的商品,要充分了解定金膨脹金規(guī)則,謹慎下單,注意留存活動頁面截圖。
“雙十一”是網購高峰期,也為不法分子實施詐騙提供“良機”。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網購支付時應盡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者貨到付款,避免私下交易。通過電話、短信等形式接到的退款、網址鏈接、電話號碼等內容要多方核實,謹防詐騙。不要隨意扔掉快遞包裝,應將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撕掉再丟棄。
“雙十一”期間,快遞業(yè)務量將急劇增長。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網購商品選擇快遞服務時,要盡量選擇誠信度高、售后服務好的正規(guī)公司。切勿購買和寄遞易碎、生鮮等不易保存及長時間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壞的物品。對貴重物品要進行保價、盡量先驗貨再簽收、盡量保留快遞相關憑證。此外,數(shù)碼產品、衣服鞋包成為售假“重災區(qū)”。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盡量選擇正規(guī)的電商平臺,切勿隨意點擊網站鏈接及廣告。貨比三家,如有實體店,可到實體店了解相關標價和折扣信息。保留購物憑證、交易記錄、與商家聊天記錄等便于日后出現(xiàn)糾紛時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