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產品可靠性報告》>>

          專訪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品質部總經理趙儉平

          2013-09-02 15:54:28 中國質量新聞網

          我比對手更自信

          專訪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品質部總經理  趙儉平

          文/馬寧  圖/李濱

              2010年之前,與比亞迪形影相隨的關鍵詞不乏“銷售神話”之類的溢美之辭,162%的銷量增幅讓比亞迪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市場和產能上;2010年之后,贊美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陣痛”、“銷量驟降”??于是在2011年的股東大會上,掌門人王傳福宣布用3年的時間“為過去犯下的錯誤埋單?!?/em>

              在這個進程推進了2/3的時間段時,比亞迪是否將“技術·品質·責任”的DNA真正融入到了從設計到制造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市場和消費者又能否在這兩年中從比亞迪的產品上感受到比亞迪的戰(zhàn)略轉型?在《品質汽車》對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品質部總經理趙儉平的專訪中,答案逐漸清晰

           

              每一顆螺絲釘?shù)哪繕?/strong>

              “4年或10萬公里的超長質保是一把雙刃劍,對外是實惠,對內是壓力和動力,倒逼零部件供應商和內部管理的品質提升。比亞迪的內部分廠連每一個零部件螺絲釘都有詳細的品質目標?!?/p>

              《品質汽車》:從2012年4月開始,比亞迪旗下全系車型的幾乎所有零部件均享受4年或10萬公里的超長質保,新能源車核心零部件可享5年或10萬公里質保。對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比亞迪對旗下車型的品質有足夠的信心;這樣的質保期會倒逼車輛從源頭起就打下高品質的基礎?

              趙儉平:比亞迪從2003年開始進入汽車行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特別是質量方面確實出現(xiàn)過問題,到2010年,整個汽車行業(yè)的高增長不再,公司開始思考轉型。用比亞迪調研的數(shù)據(jù)來看,現(xiàn)在比亞迪車的品質已經達到合資品牌的水平,基于這個情況,我們發(fā)布了超長質保的售后服務政策。

              做出這樣的承諾比亞迪是有底氣的,因為這會涉及成本付出。比亞迪經過合算和評估,憑借比亞迪產品目前的品質,每輛車在質保期內需要我們支出費用不會比之前質保政策需要的成本高。

              其實在這個超長質保政策發(fā)布前,比亞迪內部還是有一些擔心的,因為產品會有預防不到的問題,需要非常慎重。但最后大家還是認為這把雙刃劍應該有,這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給消費者實惠,我想很多人會承認這比車價打折更吸引人;另一方面,這對比亞迪內部的品質管理和零部件采購也形成了一種倒逼,只有將品質目標具體到一顆螺絲釘并實現(xiàn)這個目標,相關負責人和一線工作人員才能獲得更多的福利。這樣的措施帶來的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比亞迪汽車的維修率降低了,而且故障率降低到只有原來的1/3。

              《品質汽車》:比亞迪的二次騰飛中,提品質和樹品牌是轉型的首要任務。這些戰(zhàn)略如何體現(xiàn)在產品的設計、零部件采購和組裝制造中?

              趙儉平:設計方面,比亞迪最早是做IT行業(yè),設計是有底子的。零部件大多為世界知名品牌供貨,我們也因此積累了經驗。進入汽車業(yè),在設計方面會有一定的借鑒。另外,在與奔馳合作后,我們從奔馳那里也學到了很多經驗。在此基礎上,比亞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開發(fā)體系,也在進行了大投入完善。比如在量產前,王總會親自把控,召集全部和車輛相關的人員對細節(jié)進行評價,將全公司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硬件方面,隨著設計研發(fā)中心的建成,比亞迪擁有了同時設計多輛車的開放平臺,設備齊全。試驗上,比亞迪已經擁有60多個專業(yè)實驗室,還正在興建五星標準的碰撞實驗室。

              零部件采購方面,比亞迪最有特色的就是垂直整合。比亞迪之前對垂直整合的認識沒有那么深,但通過進入汽車行業(yè)初期的一些實踐,我們逐步將垂直整合運用到了汽車零部件的制造和采購中。就我個人而言,說實話,在造車的初期,我們在零部件采購時有過冷遇,我們去找世界知名的零部件提供商,人家不愿意為我們供貨,如果找國內一些小廠,我們自己又不放心其產品的品質。這也就逼著我們開始了進行了垂直整合,這樣做的效果很明顯,速銳遙控技術的推出就體現(xiàn)出了垂直整合的好處。

              至于制造組裝,還是以速銳為例,焊接線上使用ABB焊接機器人工作,600多個焊點實現(xiàn)了自動焊接,自動化程度達70%以上,不僅改善了整車的外觀,還對安全性有貢獻。比亞迪下一步會在長沙工廠上自動化沖壓線。

              整車品質的提升還離不開人的因素。在比亞迪,我們在員工素質方面推行5S管理,并把質量責任和每一位員工掛鉤,把IQS層層分解,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因此,現(xiàn)在很多的QC活動是員工自發(fā)的。

              垂直整合的利與弊

              “自己能夠做好的就自己做,自己目前還不能做好的就采用國際品牌或國內知名品牌的產品,最大限度提升整車的品質?!?/p>

              《品質汽車》:您剛才多次提到“垂直整合”,這對于比亞迪來說有什么意義?

              趙儉平:從表象上來說,垂直整合可以降低零部件的成本,從而讓比亞迪產品有更多的性價比優(yōu)勢。再向深層次來說,垂直整合讓比亞迪掌握了核心技術,將這些技術融合創(chuàng)新后,比亞迪繼而擁有了特有的新的優(yōu)秀技術。比如電動車,比亞迪現(xiàn)在已經掌握了電控、電池、電機方面的核心技術,而這3個領域的技術被公認為電動車領域的三大核心技術。通過垂直整合,比亞迪在傳統(tǒng)能源和新能源車領域掌握多項核心技術,助力比亞迪在日后市場競爭中具備更強的實力。

              《品質汽車》:“垂直整合”也有其弊端吧?

              趙儉平:當然,就像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垂直整合在長時間實施后,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它的負面影響,比如說與外部的交流方面。所以,現(xiàn)在比亞迪不會一味追求垂直整合,我們更多地是自己能夠做好的就自己做,自己目前還不能做好的就采用國際品牌或國內知名品牌的產品,最大限度提升整車的品質。

              堅持,還是堅持

              “雖然成本在短期內增加了,但公司依然決心堅持下去?!?/p>

              《品質汽車》:比亞迪IQS質量控制體系達到了IQS10的標準,這樣的品質建設成果對于比亞迪來說意味著什么?

              趙儉平:比亞迪的IQS和大家熟知的J.D.Power的IQS有所不同,這是比亞迪自己建立的一個術語,與車輛在使用中的失效問題息息相關,它能夠代表那些給用戶帶來困擾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我們以一個季度來評價,每100輛車里不會超過10輛車回4S店維修,一個用戶購車后,兩年之內不會超過一個故障。目前,經過調研,已售出F0中的60%?70%兩年之內不會有一個故障。

              現(xiàn)在,合資車的平均水平是一個季度內每100輛車中有7?10輛車會到4S店維修。因此,將比亞迪的數(shù)據(jù)與其相比,表明用戶在購買比亞迪的車后,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對于車輛的潛在消費者來說,他們不必擔心比亞迪產品和合資產品的品質差距。當然,這也會逐步取消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產品小毛病多的刻板印象。

              《品質汽車》:達到以上整車品質是否會帶來比亞迪整車制造成本的上揚?比亞迪如何看待這種成本的增加?如何平衡成本和利潤?

              趙儉平:成本提升是現(xiàn)實,特別是局部的零部件上,比如雨刷,成本上漲了200%。雖然成本在短期內增加了,但公司依然決心堅持下去。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提升效率以降低成本,像自動化的引入以及產量的增加。我們現(xiàn)在速銳產量是每個月10000臺左右,這個數(shù)字會分擔成本,但我們依然能夠保證整車品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偟膩碚f,整車成本會在其推出初期有增加,隨著效率和產量的提升,成本會下降,品質則呈上升曲線。

              美譽度終于上來了

              “自主品牌雖然在產品力上達到了一定水平,但為什么還是沒有高的品牌溢價,美譽度和品牌推廣是需要加強的方面?!?/p>

              《品質汽車》:在J.D.Power近幾年的新車調查中,自主品牌新車質量的評價總體在上升,您如何看待自主品牌新車的進步?對于未來自主品牌的突圍和發(fā)展,您認為最重要的后盾或支撐是什么?另外,合資自主品牌的推出,會給自主品牌帶來哪些影響?

              趙儉平:正如前面所說,自主和合資品牌產品的差距在縮小,這說明自主品牌的進步很大,汽車制造能力逐漸接近世界水平。這樣的進步得益于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努力提升質量的實踐,也得益于零部件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其實對于成熟的汽車市場,不同品牌產品質量的同質化是很普遍的,中國汽車市場上出現(xiàn)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產品質量差距的縮小,正是中國汽車市場走向成熟的表現(xiàn)。不過,自主品牌雖然在產品力上達到了一定水平,但為什么還是沒有高的品牌溢價,美譽度和品牌推廣是需要加強的方面。

              合資自主品牌的推出在價格上會對自主品牌有一定的打壓和沖擊,但時間不會長。比亞迪從產品力上做過對比,我們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已經不大,更何況合資自主呢,再說自主品牌現(xiàn)在的發(fā)展很快。所以我想不論是比亞迪還是其他自主品牌,我們可以直面這個挑戰(zhàn),也有信心繼續(xù)擴大市場份額。

              中國汽車工業(yè)相比發(fā)達國家,起步晚、基礎薄,但多年的追趕讓我們有能力與合資品牌抗衡,我們對合資品牌沒有畏懼感,這當然與自主品牌的產品品質提升、核心技術的逐步掌握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有關,相信未來自主品牌的份額會增加。我們希望經過有誠意的努力,讓消費者看到產品力已不再是自主品牌的軟肋,我們更不會在取得的成績上吃老本,我們會做到更好。

          《產品可靠性報告》2013年1月刊

           

          (責任編輯:)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