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濱
2003年的某一天,我在北京街頭見路邊停著一輛漂亮的轎車,從造型上看,非常出眾,但看不出品牌,因為車身前后的品牌標志都被人刻意地拿掉了,不留一點痕跡。研究很久,才知道是剛上市不久的中華轎車。隨后沒多久,我又在馬路上陸續(xù)發(fā)現幾輛沒有了品牌標志的中華轎車。雖然沒能直接找到車主問清楚,但我不相信這個標志因為出廠時粘貼得太過松動以至于很容易自己掉下來,也不大相信有人會非常喜歡這個標志以至于專門偷走玩。最后一種可能,是車主自己去除了中華的品牌標志,這相對更容易說得通,合理的解釋就是,作為一個剛剛上市的新車,其時尚的外觀顯然比其品牌“中華”更有吸引力。
又過了幾年,大概4、5年前,有個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小伙子讓我?guī)兔ν扑]一款10萬元左右的汽車,他不喜歡老爸準備送給他的那輛開了多年的老捷達,但買什么車還沒有目標,我說你去看看中華吧,沒多久,他高興地買了輛中華駿捷回來。雖然我此前已警告過他,質量可能沒他看到的外觀那么好,他并不介意,畢竟這車開出去很有型。隨后的使用中,他時不時會告訴我車哪兒哪兒又出了毛病,我問他,能修嗎?他說能修,我說,那就開著吧,誰讓這車這么帥來著。
作為一款價格適中的車型,當年的中華轎車、中華駿捷顯然有它獨特的吸引力,時尚大方的造型,寬敞的空間,相對豐富的配置,就如現在中華生產的車型H530一樣,有著超高的性價比,對很多人有著相當的誘惑力。但中華這一品牌還太年輕,品牌文化還不夠深厚,而當年,可靠性如何也是個未知數。想當初人們購買中華轎車,確實需要多一些勇氣,或者拿著帥氣的外觀安慰一下自己。
面對動輒百年歷史的汽車品牌,剛剛過完十周歲慶典的華晨中華還是顯得太年輕了。10年只推出10款車型,效率也并不高。好在,華晨中華用10年時間,邁了一大步,也是關鍵一步——質量的提升。
華晨寶馬合資公司的成立,給華晨中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產品品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與寶馬共線生產,讓華晨中華品牌無形中提升了質量信譽。實際上,2011年推出的H530,無論命名規(guī)則,還是質量控制,以及產品定位,都讓華晨中華找到了新的落腳點,成為一個新的開端。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華晨中華H530車型已經逐漸走向成熟。比如,消費者滿意度最高的是外觀造型,其次是油耗和價格,更令人欣慰的是,認為H530質量可靠性“好”和“非常好”兩個選項的比例占到了近78%,顯然大多數買家對該車比較認可。當然,有為數不多的消費者對細節(jié)處理提出了一些看法,比如剎車異響,喇叭按下去偶爾不復位等,顯然在質量管理和制造工藝細節(jié)上,華晨中華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對于一個汽車品牌來說,10年還太短,能邁出堅實的一步就很不錯了。但“中華”這一包涵太多民族情緒的品牌,其品牌的文化內涵還需要由廠家來繼續(xù)豐富,畢竟,民族情緒不能包辦質量控制水平,也代替不了品牌的文化內涵。響當當的中華品牌,需要H530,或者未來的H730們一步一個腳印地打造出來。
《產品可靠性報告》2012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