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炤虎
在這個敏感數(shù)字真正到來之前,科學家開始修正他們的說法:2012不是末日,而是新的開始。有意思的是,中國農歷的這一年名為壬辰,它與代表孕育、新生的那個詞是如此接近。我們相信,新年來臨之際,中國汽車人和消費者同樣有著新的希望:一輛新車,一個遲到的號牌,一項更優(yōu)惠的政策,或者一個令人滿意的銷售數(shù)字。
很多人在猜測:中國汽車的好日子還有多久?
我們并不缺乏產能,甚至也不缺乏等待買車的人,但是經濟熱度和外部環(huán)境仍然會左右這個特殊的市場,任何一種強大的外部刺激都有可能給中國的車市帶來拐點。比如能源的安全、環(huán)保政策的巨變,以及房市、股市對中高級,特別是豪華車市場的局部影響等等。不過,雨下在每一個人的頭上,當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時候,就只能改變自己,每家企業(yè)的盈虧表是那樣的不同,造成這一差異的還是買車人的選擇。
市場為王,品質為王將是2012中國汽車的主題。我們可以從一個看似不相干的事件來證明這一點。龐氏(不是化妝品的那個家族)對薩博收購的戲劇終于落幕,由于收購標的薩博進入破產保護程序,如果預先支付的巨款不能收回,將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這一事例證明,制造業(yè)充滿了陷阱和危機,中國已經是全球制造業(yè)的中心,再多一個制造者沒有任何意義,造車的比賣車的更高尚這種論調也早已過時,市場是惟一能說明問題的地方,沒有市場的投資不能說明問題,只能代表失敗。
品質為王的判斷來自我們對于投訴和召回的分析。盤點全年的召回,次數(shù)減少,數(shù)量大增,說明新車缺陷沒有大規(guī)模擴散,但確實在惡化著。特別是大批量、規(guī)?;a的新車,面臨著品質管控的巨大壓力。過去一款新車要經過18個月的寒暑、數(shù)百萬公里的試驗,改款時間被嚴格限定。但是現(xiàn)在,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求新的欲望,新車推出的時間被大大縮短,新技術應用的速度太快。而你需要的越多,發(fā)生錯誤的機率也越大。雖然汽車業(yè)的每項進步都是靠購買者不斷膨脹的欲望來實現(xiàn)的,但科技不能快到讓我們看不清它要向何處去,那樣的話,危險也會隨之到來。發(fā)動機、傳動系統(tǒng)的召回比例有所增加證明人們對速度和操控的偏愛過度了。好在,買家在修正他們的喜好,車主關注安全性將有助于廠商在新車的研發(fā)上趨向保守。另一方面,人們對可靠性、耐用性和電子產品的穩(wěn)定性抱怨越來越多,也有助于設計師謹慎地將先進電子技術應用到新車上。企業(yè)仍然可以相信“新車是個筐,什么都可以裝”,只是要小心熄火、自燃和電子儀器失靈。
2012終于到來了,它不是末日。如同公元1000年被中世紀宗教者認為是贖罪日,1999年被諾查丹瑪斯判斷為末日一樣,2012這個數(shù)字只是代表了人類對于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這種擔憂不會因為科技的進步而衰退。既然我們都承認這種亙古不變的擔憂,那么安全、可靠就永遠不會過時。所有想要賣好車子的廠商必須在研發(fā)新車時想到人的這一特點,至少不要被新車上的先進技術和上市慶典的奢華表演沖昏頭腦。
《產品可靠性報告》2012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