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產品可靠性報告》>>

          期待:另一只靴子

          2011-04-05 16:18:58 中國質量新聞網

             在那個聽到另一聲靴子落地才能入睡的故事中,如果這只靴子7年后還懸在空中,不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會不會就此習慣了沒有噪音的睡前環(huán)境,亦或是在等待中患上神經衰弱。中國的車主像極了那位故事中的主角。7年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guī)定》(草案)從2004年至今一直處于“討論”狀態(tài),消費者在麻木中等待著那只每年都會傳出“有望年內出臺”聲音的靴子

             《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guī)定》(草案)即大家俗稱的汽車“三包”草案,早在2004年3月就已經通過各方面的協商論證,并進入了立法程序?!斑@意味著汽車三包的法規(guī)已經進入A類立法的范疇”,當時參加過論證的人士曾這樣表示。但是隨后的“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成為了汽車三包法規(guī)出臺的常態(tài),究其原因,“無非是利益的糾葛,以及監(jiān)管部門的權責問題?!蹦敲?,這消費者望眼欲穿的法規(guī)怎么就7年懸而未決呢?

              維權行為藝術化

             當成為有車族的喜悅被頻出故障的愛車帶來的煩惱所取代后,車主的憤怒已經一觸即發(fā),而和經銷商、廠家談判的不順利往往就是那根導火索,發(fā)酵的憤怒讓消費者的維權行為變得有點像“行為藝術”。出資萬元用牛拉寶馬、全身寫滿維權口號向4S店討說法已經不足為奇,就在2011年的3·15期間,一位青島車主怒砸300多萬元的蘭博基尼的消息再次成為一個過度維權的典型案例。

             “如果汽車三包的政策能早些出臺,或許消費者的憤怒不至于發(fā)酵到如此地步。”上海一位汽車媒體人如是說。據了解,與我國已于2004年出臺并執(zhí)行的汽車召回制度不同,汽車三包服務是針對消費者的個別問題,既涉及行政規(guī)則,又會有違約者可能涉及到的民事責任。具體來說,汽車召回制度主要是針對汽車產品在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系統(tǒng)性、同一性和有安全缺陷的這種隱患,指向性非常明顯。而“三包”則側重于解決由于隨機因素導致的偶然性產品質量問題以及相關的法律責任,因而這兩者在法律依據對象及解決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在目前的法規(guī)下,汽車制造商提供的質量保證更是一種承諾,并不是在明文中規(guī)定的保障。而實際發(fā)生產品買賣關系的又是經銷商和消費者,一旦發(fā)生汽車質量問題,消費者的處境必然是被“踢皮球”,在廠家和經銷商間反復周折,難以如愿解決問題。

             也正是源于廠家和經銷商對責任的推諉,汽車三包規(guī)定在征求廠家及經銷商的意見時,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的工作人員介紹:“在權利歸屬問題上,廠商與經銷商的利益博弈很難解決?!贝_實,在2004年底征求意見的草案中就有規(guī)定:“汽車產品實行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边@意味著經銷商必須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要求,可以想象,經銷商代表會如何反對這一規(guī)定。

              “相關部門”難確定

             在央視3·15晚會的直播現場,主持人幾乎每次在曝光劣質產品后都提到“請相關部門……”。汽車“三包”規(guī)定的出臺,同樣涉及很多的相關部門,但最終由誰來充當檢驗機構,由誰來執(zhí)法,至今仍是一個謎。

             汽車評論人士蘇暉認為,至今國內仍沒有權威部門或指定部門負責受理汽車市場中出現的維權問題,多部門管理、多頭管理、多渠道管理,反而使得消費者的維權難上加難。繼續(xù)深入地分析下去,蘇暉認為,一旦出現消費者認為的質量問題,出具權威鑒定機構的檢測報告顯然是維權的一大利器。但目前我國的現狀是,鑒定機構數量不多、程序復雜而且費用高昂,如果要求誰主張誰舉證,消費者顯然沒有這個精力,而如果由汽車生產企業(yè)自行檢測又難以保證客觀與公正。

             確實,蘇暉的擔心不無道理。就在前幾年的某品牌輪胎頻繁鼓包、開裂的事件中,生產廠家出具的檢測報告無不是“產品無質量問題”,并將責任歸結于消費者的使用不當。同樣,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整車生產廠家完全可以復制這個結論。在技術和資金方面都處于弱勢的消費者最終恐怕難以維權成功,更不用說會得到相應的賠償。

              歡迎背后執(zhí)行難

             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整車廠家的宣傳部門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作為汽車生產企業(yè),我們歡迎這樣的法規(guī),一旦開始執(zhí)行,我們也會照章辦事。”不過,業(yè)內人士也表示,廠家的態(tài)度是一個方面,但執(zhí)行起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則是對態(tài)度的最大考驗。據了解,按照目前的稅費制度,消費者在購車過程中會涉及到國稅、地稅、保險等多個部門和企業(yè),即使企業(yè)或者經銷商可以為消費者退換車,如何重新登記這些車輛的納稅和保險記錄就很難執(zhí)行。另外,對于真正由于用車不當引起的汽車故障,如何檢測和界定,也是汽車“三包”實踐過程中的攔路虎。

             雖然有執(zhí)行的困難,但目前的形勢下,汽車“三包”的出臺已經迫在眉睫。據中國汽車質量網的統(tǒng)計顯示,3個月內的新車已經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點,而投訴賣方對待故障產品時的責任推諉和不作為的消費者占比也不在少數。與此對應的是,雖然國家信息中心和知名國際咨詢機構J.D.Power、羅蘭貝格等都預計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告別30%的高增長,但他們預計的增速仍然為15%或10.5%。另外,多起跨國車企全球召回車輛不涉及中國的案例,以及“同車不同賠”表現出的法規(guī)漏洞,都讓中國在成為汽車產銷第一大市場的同時,不得不加快相關立法的速度。

             就在3月的“兩會”閉幕后不久,《中國青年報》的報道稱,國家質檢總局已率先向國內汽車企業(yè)下發(fā)了汽車“三包”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但尚未向全社會公布。預計在企業(yè)意見收集完畢后,會進入下一階段的公眾意見收集階段。對此,有消費者表示了疑問,為什么消費者千呼萬喚的規(guī)定卻先讓汽車制造企業(yè)了解其詳細內容?在此前提下產生的汽車“三包”規(guī)定是否能真正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在汽車產銷數量超過美國后,我們也不妨把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法規(guī)和美國作一比較。無論任何品牌的汽車,在歐美等國家一旦被發(fā)現存在缺陷而未進行公開的補救或召回措施,都將面臨金錢、品牌形象的損失,甚至法律的制裁。其實,汽車“三包”不是消費者呼吁的目的,只是他們維權的手段,如果有其他的法規(guī)配合完善的召回制度解決好汽車的質量問題,有沒有“三包”又何妨呢?只是目前,在商言商的企業(yè)還未自覺到沒有足夠完善法規(guī)約束的條件下,犧牲經濟利益而僅僅去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如果沒有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美國的《檸檬法》只能成為中國汽車的烏托邦了。

              Tips

             在3月22日召開的全國質檢系統(tǒng)質量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使機動車‘三包’責任規(guī)定和機動車售后服務標準在年內出臺?!彪m然公眾還未看到新的汽車“三包”草案,但從來 2004年的版本中,還是可以了解到一些細節(jié)——

              有效期4萬公里

             2004版草案中規(guī)定,汽車產品的三包有效期包括整車三包有效期和損耗件三包有效期。整車三包有效期為兩年或者40000公里,以先到為準;損耗件的三包有效期達不到整車三包有效期的,由生產者明示在三包憑證或者產品使用說明上。

              何種情況“包修”

             2004版草案規(guī)定,在三包有效期內,汽車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憑三包憑證在指定或者約定的修理商處辦理免費修理(包括工時費和材料費)。因質量問題和修理、更換、退貨給消費者造成損失,銷售商、制造商、修理商應當負責賠償相應的損失。

              何種情況“包退”

             2004版草案規(guī)定,在整車三包有效期內,因嚴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計進行了兩次修理,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規(guī)定的總成因產品質量問題,累計更換總成兩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或者規(guī)定系統(tǒng)的同一總成或零部件因產品質量問題,更換兩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銷售商應當負責為消費者退貨。

              何種情況“包換”

             2004版草案規(guī)定,在整車三包有效期內,因產品質量問題修理占用時間累計不得超過35日;超過35日的,或者同一質量問題累計修理5次后,又出現質量問題的,銷售商應負責更換同品牌型號整車。

              《產品可靠性報告》

          (責任編輯:)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