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又召回了。不僅是豐田,就在這十多天里,接二連三召回的主角還均是重量級豪車:寶馬、奔馳、沃爾沃、賓利以及克萊斯勒等頂級的汽車品牌無一幸免。
有人拍手稱快:不要迷戀哥,哥也只是傳說???,世界頂級品牌也有質量問題!
上述說法的確沒有什么錯誤,不過試問:自從人們有品牌意識以來,有哪個品牌的產品沒有出現(xiàn)過問題呢?所以,說這話的無非兩類人:一類或許是對于汽車產品很不了解,另一類就是別有用心者了。我無意偏袒這些被召回的汽車品牌,因為我和他們沒有絲毫的利益關系,更不是他們產品的擁躉者。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待這些圈內大哥大的召回之舉,我也要借用一句流行語來評價:哥召回的不是車,是態(tài)度。
人無完人,金無足金。中國的這句老話放之四海而皆準。是人就會犯錯誤,連毛澤東這樣的偉人也還有七分功、三分錯呢,況且你我這樣的平庸之輩。同一個理,企無完企。雖然所有的企業(yè)都在追求產品合格率的100%,但是,目前有哪一家企業(yè)真的做到了這一點呢?沒有。如果要說有,那絕對是個傳說。所以,我們無法苛求別人不犯任何錯誤,因為我們自己都做不到。但一個人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盡量克制并加以改正,這就是個可以塑造的人,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好孩子。當然,也不乏一些這樣的壞孩子:他們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不僅不檢點自己的言行,還偏偏找別人的茬。
車界亦然。在科技前行、產品不斷升級換代的過程中,瑕疵、缺陷也總是如影隨形。不過,幸好有奔馳、寶馬這樣的好孩子還能夠常常意識到自己的缺陷。遺憾的是,還有一些無視自己錯誤的壞孩子。被眾多用戶投訴的燒機油問題已成奧迪汽車的典型缺陷問題,然而,從當初理直氣壯地指責屬于用戶使用問題到目前的保持緘默,奧迪咋就那么“傲”呢?奧迪為什么不能召回呢?同是汽車界的國際品牌,做大牌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說白了,無非是利益驅動。企業(yè)講求效益天經地義,但如果光盯著利益而拋棄了責任,那就有點不厚道了。是利益多一點還是責任多一點,是利益大于責任還是責任大于利益,這恐怕是每個企業(yè)尤其是汽車企業(yè)必須并且將長期面對的問題。
不僅是奧迪,也還有不少的國內自主品牌,他們在遇到缺陷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息事寧人,他們企圖一直延續(xù)著自己“零召回”的記錄。殊不知,這種努力的結果就是一旦出現(xiàn)問題,那就是群發(fā)性的、持續(xù)性的,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故障。反其道而觀之,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也實在愚蠢,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一個發(fā)展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汽車企業(yè),如果至今還沒有一款產品召回,那不是他的產品質量過硬,而是企業(yè)的責任欠缺。這樣的企業(yè)應該受到用戶的拷問、良知的責備、消費者的唾棄。
就在寶馬召回事件之后,一項調查顯示:44%的用戶認為寶馬主動實施召回是對消費者比較負責的態(tài)度,值得肯定;30%的消費者認為沒有不出問題的車,只要及時公布召回信息就好,而認為影響心中寶馬高端品牌印象的只有20%。更重要的一個數(shù)據(jù)是:63%的用戶認為此次召回絲毫不會影響自己對寶馬其他車型的購買。
我們也很期待每一輛出廠的汽車都沒有缺陷,我們更無意鼓勵企業(yè)上演召回秀。但是,對問題車的召回與否絕對是一個企業(yè)的態(tài)度問題,一種維系責任和良知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