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財經>>環(huán)球>>

          國際觀察:歐盟反制措施能否突圍美對伊制裁?

          2018-05-20 13:08:11 新華網

          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19日電 國際觀察:歐盟反制措施能否突圍美對伊制裁?

          新華社記者 鄭江華

          歐盟委員會18日提議重啟一項塵封多年的反制裁條例并計劃采取其他多項措施,以保護歐洲企業(yè)免受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影響。

          分析人士指出,伊核協議被歐盟視為一項重要外交成就,且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將嚴重影響歐洲企業(yè)利益,因此歐盟對美退出伊核協議并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強烈不滿。此番歐盟推出反制措施顯示了其對抗美國、維護伊核協議的決心。

          反制措施顯決心

          美國政府1996年推出旨在加強對古巴經濟封鎖的赫爾姆斯-伯頓法后,歐盟通過了一項針鋒相對的反制裁條例。根據該條例,歐洲公司無需遵守美國制裁規(guī)定,還可通過反訴訟以補償由于美國推行該法而造成的損失。

          分析人士指出,時隔22年,歐盟再次提出這一條例,顯示出歐盟欲與美國進行對抗的政治象征意義。

          歐盟委員會還提議取消針對歐洲投資銀行的相關限制,允許該行對與伊朗有生意往來的歐洲企業(yè),尤其是中小企業(yè)提供金融支持。此舉旨在解決這些企業(yè)在美國實施制裁后面臨的融資難題。

          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將在兩個月內決定是否通過這兩項提議。

          此外,歐盟委員會還表示將強化與伊朗能源部門的合作,增加援助力度,并鼓勵成員國探索向伊朗中央銀行進行一次性銀行轉賬的可能性,以解決伊朗政府繼續(xù)獲取石油收益的問題。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18日發(fā)表聲明說,歐盟委員會提出的這些舉措是對歐盟維護伊核協議承諾的“有力證明”。

          能否奏效待觀察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同時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此后,多家歐洲企業(yè)陸續(xù)重返伊朗,與伊方簽訂商業(yè)合同。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8日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并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美國警告外國企業(yè)必須在90-180天的寬限期內逐步結束在伊朗的運營。

          分析人士認為,歐盟委員會推出的舉措,目的是維護歐洲企業(yè)在伊朗的經濟利益,避免它們因擔憂美國制裁而撤出伊朗,確保伊朗執(zhí)行伊核協議獲得經濟收益從而繼續(xù)留在該協議。然而歐盟的這些舉措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對于運營網絡遍布全球的歐洲大企業(yè)來說,美國制裁有可能危及企業(yè)生存。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法國能源企業(yè)道達爾、德國保險公司安聯均已宣布,如果不能豁免美國制裁,它們將撤出伊朗。

          道達爾發(fā)布的公報顯示,公司融資絕大部分來自美國,且美國投資者持有道達爾近三分之一的股份,因此公司表示無法承受美國的制裁。

          歐洲改革中心研究員路易吉·斯卡茲埃里認為,由于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里的主導地位,歐洲尋求解決美國重啟制裁帶來的問題將任重而道遠。

          歐美關系持續(xù)惡化

          分析人士指出,自從主張“美國優(yōu)先”的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與歐盟在氣候變化、經貿往來等諸多問題上都存在難以彌合的分歧,而不顧歐盟反對退出伊核協議更令雙方的裂痕進一步加深。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16日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舉行的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看看特朗普總統最近的一系列決策,有人甚至會想到,有這樣的朋友,還要敵人干嘛?”圖斯克還說:“歐洲必須感激特朗普總統,多虧他,我們才丟掉了幻想?!?/p>

          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大學副教授戴維·克里克曼斯認為,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后,歐洲已經意識到歐洲的地緣政治利益并不總是與美國相容?,F在在歐洲眼里,華盛頓與其說是“穩(wěn)定的燈塔”,不如說是“地緣政治和經濟動蕩的根源”。

          (責任編輯:六六)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