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9日電 (記者 許婧)2017年,世界經濟結束了近年來的下滑態(tài)勢,復蘇呈現回暖勢頭。2018年的世界經濟是否進入復蘇換擋的拐點,走勢如何?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分析組9日在滬發(fā)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分析報告》認為,2018年全球經濟繼續(xù)呈現復蘇向好,但變數仍會存在。
報告指出,2017年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全球同步復蘇現象,大大超出市場預期。這種復蘇很大程度上歸因于發(fā)達經濟體GDP增速的同步回升。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2017年發(fā)達經濟體GDP實際增速為2.17%,比2016年高出0.6%。這一年,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的經濟增速都表現不俗,尤其是后兩者,增幅都超過1%。
2017年的世界經濟亮點突出,但也存在潛在的風險。報告預測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仍將持續(xù),但向好基礎尚不穩(wěn)固,朝核危機、中東困局和歐洲難民等問題或將成為影響2018年世界經濟增長的“灰犀?!?,將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變數和不確定性。
課題組組長、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權衡分析稱,全球多個國家將可能出現競爭性減稅行為、美聯儲繼續(xù)加息和收縮資產負債表等都將成為抑制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因素。全球經濟需要不斷突破科技發(fā)展的瓶頸,加快技術創(chuàng)新步伐,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工藝。
2017年,在投資和出口持續(xù)發(fā)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表現良好。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世界經濟增量中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在此期間,中國經濟保持平均年均7.2%的增速,在世界較大的經濟體中居于首位。
報告預計,未來兩年內中國經濟將延續(xù)平穩(wěn)增長軌跡,2018、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分別為6.73%和6.65%。進入發(fā)展新時代的中國所提出并踐行的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中國方案”,有助于推動世界經濟轉型調整和復蘇增長,將引領世界經濟走向新一輪的發(fā)展長周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