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個來自挪威135人組成的海產商務團出席挪威海產局在青島舉辦的挪威-中國海產峰會,與國內的300余名專業(yè)海產買家會面。作為此次活動的一部分,挪威海產局披露了一份市場研究報告,介紹在中國知名度較低卻有著巨大市場潛力的挪威海產品種。
挪威海產局此次發(fā)布的報告旨在探索除了挪威的兩大王牌海產三文魚和北極鱈魚之外,其他挪威海產品種在中國的發(fā)展?jié)摿?。調查報告涵蓋以下13種品種:紅魚、大比目魚、綠青鱈、鯡魚、鯖魚、多春魚、帝王蟹、雪蟹、棕蟹、藍貽貝、鱈魚干、北極甜蝦和大扇貝。數(shù)據(jù)顯示,自2012年開始,這13個品種(不僅限于挪威出口)的國內消費每年平均增長17%。2012年這13個品種在中國的消費總量僅為62,600噸,2016年則為118,646噸,幾乎翻倍。其中,多春魚以每年76%的漲幅遙遙領先,紅魚的漲幅也達到了60%。一些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海產品也展現(xiàn)了很強的增長態(tài)勢:2016年中國消費大比目魚的總量達到29000噸,自2012起,大比目魚每年以平均16%的速度持續(xù)增長。2016年鯖魚消費總量達14000噸,其自2012年以來的增長幅度也達到了每年18%。
挪威海產局中國大陸及香港區(qū)總監(jiān)畢思明先生表示:“在中國,挪威一直以三文魚和北極鱈魚聞名,然而我們除了三文魚之外,還有很多高質量的挪威海產品可以帶給中國的消費者。我們從報告中發(fā)現(xiàn)了鯖魚、多春魚、大比目魚、北極甜蝦、紅魚等其他品種的巨大潛力。我們希望可以向中國的消費者介紹更多高品質的挪威海產品?!?本報記者馬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