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
將圍繞投融資主體兩方面展開
■本報見習記者 孟 珂
證監(jiān)會主席劉士余日前表示,今年要持續(xù)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盡早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今年7月份,央行在金融穩(wěn)定報告中明確表示,將持續(xù)深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其中包括放寬QFII和RQFII市場準入,擴大投資范圍,有序擴大與香港互聯互通投資標的,穩(wěn)步推進滬倫通,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多渠道參與資本市場。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明顯提速,資本賬戶越來越開放使得國際資本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成本越來越低、渠道越來越順暢。”東北證券研究總監(jiān)付立春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值得期待。
談及未來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付立春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交易所方面。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資本將逐步增加對A股的配置,尤其是在滬港通、深港通已經打下良好基礎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面向國際投資者的步伐也會加快。
二是在債券市場方面。中國SDR債券市場的開啟,將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促進和穩(wěn)固的作用。
三是場外市場,如天使投資、創(chuàng)業(yè)投資、PE投資等投融資方式,這些海外基金進入中國風險投資領域,預計未來將進一步放寬。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資本市場的開放,將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資本市場融資主體的開放,即證券融資體系的對外開放,包括證券融資對國外企業(yè)開放(包括在國外注冊的中資機構),以及證券融資對在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yè)(合資、合作、獨資等)開放。
二是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的開放,即證券投資體系的開放,主要是指國外資金直接或者間接地投資中國證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