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只要年輕人多、年輕人對未來有信心、年輕人愿意消費、敢于消費、有能力消費,這個社會的經濟就不會停滯不前。
----------------------------------------------------------
近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中國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狀況,從數據上看,我國的經濟已經呈現出平穩(wěn)增長的態(tài)勢,這說明以調結構為重要內容的供給側改革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一些不適應消費需求的過剩供給已經得到了有效調控。在去產能、調結構的同時,如何挖掘中國社會的消費潛力、釋放內需正成為深化改革、刺激經濟增長的關鍵。而在這一系列待釋放的內需當中,消費端上的青年群體正在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無論是對于中國社會還是西方社會而言,青年群體都是最為重要的消費力量。一方面,相比于工作壓力巨大,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青年群體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消費。無論是在節(jié)假日還是日常生活中,青年都愿意活出精彩、活出時尚,而這也意味著更多的需求與更多的消費。另一方面,相比于人生大局基本確定的中老年群體,流動性更強、不確定性更大的青年群體,也有更多需要消費的人生事項有待完成。大多數青年都會在25~35歲期間,去戀愛、結婚、買房、生子,每一項都是拉動社會內需的重要內容??梢哉f,一個社會只要年輕人多,年輕人對未來有信心,年輕人愿意消費、敢于消費、有能力消費,這個社會的經濟就不會停滯不前。
然而,對于目前我國社會而言,青年的消費潛力顯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掘。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青年消費能力羸弱,不能匹配這一年齡段的自然需求。事實上,任何一個群體的財富能力與消費能力都存在著不匹配的問題。一般來說,年齡越大財富越多,但是消費欲望卻越低,而且這種態(tài)勢往往隨著勞動力成才的時間延長而日益嚴重。在西方發(fā)達社會,解決這一問題主要依靠針對青年群體寬松的信貸,讓青年群體可以透支明天來消費今天,但也由此帶來了青年群體不理性消費與深陷債務危機的問題。在中國,為了避免“卡奴”的悲劇,有關部門對于青年借貸制定了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其好處在于,避免了相應的債務風險,但強化了子女對父母的依賴,增大了父母的經濟壓力。
其二,青年工作壓力過大也嚴重限制了這一群體的消費潛力。雖然“黃金周”節(jié)假日的設定和網上購物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矛盾,但坦率而言,很多年輕人被工作擠壓得沒有時間娛樂、沒有精力社交,這已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且還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經濟問題。
其三,青年尤其是城市外來青年的生活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青年的消費行為。目前我國大城市地價畸高,呈現出“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的現象,外地年輕人租不起房子、結不起婚、養(yǎng)不起孩子已經成為普遍問題。如果國家不采取措施扶助青年群體的生活,讓他們可以安心生活、快樂生活,青年的消費能力很難得到真正的釋放。
今天的年輕人可能是有史以來壓力最大的年輕人,他們要為剛剛進入老齡化的中國社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財富、貢獻出更多的消費,社會應該拿出更多的資源、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來切實幫助他們。因為幫助青年就是穩(wěn)定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
(作者為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