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8日電 (繆璐 王子濤)“公司之前在伊朗的業(yè)務,是出口集裝箱、港口裝卸等設備,目前正在考慮轉型,帶著資金、技術到伊朗去,或與當地的公司合作,在產能轉移方面做一些嘗試?!鄙虾U袢A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港口機械經營部副總經理陳凱說。
在8日于上海舉行的“伊朗中國絲綢之路經濟貿易與投資會議”上,陳凱向中新社記者詳細地講述了未來在伊朗的投資計劃。與陳凱的躍躍欲試相比,伊朗中國商會—上海會長H.N.Safari卻認為中國投資者在伊朗的投資道路“走得太小心”。
提起伊朗,人們往往會聯(lián)想到精美的波斯地毯、開疆辟土的居魯士大帝和絢麗斑斕的細密畫……作為連接中國和歐洲的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伊朗可謂是中國的老朋友。
當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時,中伊經貿合作不減反增。伊朗財經部長塔伊布尼亞(Tayebniya)8月17日曾在北京的“一帶一路”伊朗投資論壇上提及,“中國和伊朗的非能源貿易在2005年僅有29億美元,但在2015年底達到了186億美元?!?/p>
由于伊朗中北部緊靠里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獨特地理優(yōu)勢,讓不少投資者紛至沓來。但H.N.Safari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企業(yè)在伊朗的投資步伐還需加快,不然有可能錯失成本、政策等上面的優(yōu)惠。據其介紹,2015年共有37家中國的中小型企業(yè)到伊朗自由貿易區(qū)注冊公司,而歐洲企業(yè)有160家。
今年1月,中國與伊朗共同研究制定了兩國25年全面合作協(xié)議,伊朗商務參贊阿里·德伽尼(Dehghani)認為,雖然近幾年來兩國的貿易發(fā)展總體呈上升趨勢,但這一增長速度比雙方的實際能力和擴大貿易關系的需求要低得多。
阿里·德伽尼表示,伊朗與中國的合作不能局限于貿易,工業(yè)生產、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基礎設施、科技合作、文化等眾多領域,都應有所發(fā)展。伊朗和中國的經濟可以起到互補作用,中國持續(xù)的經濟增長需要能源供應商,伊朗作為能源大國,可以成為優(yōu)先選擇,滿足中國需要。
伊朗駐滬總領事阿里瑞扎·伊瓦什(Alireza Irvash)也期待,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發(fā)展,希望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yè)到伊朗來投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