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 張素)2016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于14日拉開帷幕。據(jù)統(tǒng)計,該項活動自2001年以來連續(xù)舉辦15屆,累計參與公眾超過12億人次,已成為中國公眾參與度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全國性科普品牌活動。
本屆全國科技活動周以“創(chuàng)新引領、共享發(fā)展”為主題。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部獲悉,14日至21日將在全國開展2700余項重點科普及10余項重大示范活動。
在北京主會場,科學重器展區(qū)集中展示了300余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和大科學裝置,這也是大科學裝置首次走進科技周展廳。暗物質(zhì)粒子探測衛(wèi)星、郭守敬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等科學重器的模型引得不少觀眾駐足。
而在“一帶一路”國際科普體驗園,有來自匈牙利、德國、以色列等近20個國家的25個展項、70多件展品。其中,從引力波到黑洞物理體驗園、“獨立鉆石”、“虛擬鉆井平臺”等互動項目尤為“火爆”。特別是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近30名青少年制作的科技創(chuàng)新作品,如快遞機器人、鬧鐘枕頭、智能導航鞋等廣受好評。
據(jù)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科院的12個分院、117個國家科研機構當日向社會公眾開放。比如中科院物理所,科學家“化身”動漫卡通形象“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來自人大附中實驗小學、中關村第一小學等學校的孩子們演繹“科學秀”。再如中科院聲學研究所,播放了“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錄像片,并向來客發(fā)放科普宣傳圖冊。
不少民眾也通過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渠道參與活動。有網(wǎng)友表示,此舉“讓科學更平易近人,讓更多的人更早地愛上科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