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財經頻道>>

          增值稅本不計入成本 并非雷軍說的那樣

          2016-03-21 14:54:55 央廣網(wǎng)

             英國正式宣布,將開征“肥胖稅”,督促國民減肥!所謂“肥胖稅”,其實,是指對含糖飲料征稅,但因為最后是由消費者負擔,尤其那些喜歡含糖飲料的肥胖者負擔,所以,這一稅種也被媒體稱為“肥胖稅”。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奇葩稅種,由此聯(lián)想到很多,像委內瑞拉的“呼吸稅”、日本的“帥哥稅”、丹麥對牛收取的“脹氣稅”、比利時的“改名稅”以及俄羅斯的“無子女稅”等等。

             這些稅種是不是奇葩不是我要評論的范圍,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不能單單被表面上的稅種所迷惑,我們不能只看稅率,還要看稅基,不能只看稅收,還要看相應的福利,只有綜合考量,才能知道一個國家的稅負是多是少,是重是輕。

             我們知道,我們國家即將全面營改增,從今年5月1日起,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yè)、房地產業(yè)、金融業(yè)和生活服務業(yè)。預計今年營改增將減輕企業(yè)稅負5000多億元。

             這時候,有必要對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兩會期間的一個言論加以辨別,這對于增值稅知識的普及也很有好處。

             雷軍說了,小米手機的成本不止是400元,一部小米手機要交17%的增值稅,還有很多附加稅費。雷軍說,“網(wǎng)上都在說小米的成本是400多塊,其實大家算得不對。因為任何商品都要交增值稅,除了增值稅,還要交城市建設附加稅,教育附加稅、地方教育附加稅。17%的基礎上再加上17%的12%,一部小米手機要交19%以上的稅?!?/p>

              有兩個問題需要弄清楚:第一個,19%的計稅基礎是什么?

             雷軍只說了稅率,沒有提稅基。其實,這19%是增值額的19%,而不是售價的19%。這個概念不能混淆。咱們不能故意混淆視聽,也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第二個,各項稅額到底是誰來承擔?附加稅是企業(yè)承擔的,增值稅則不然??此剖瞧髽I(yè)交的,實則是消費者負擔的。所謂增值稅是什么概念?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就是增值稅應納稅額。也就是說,商品賣出去,增值了,才會收你的稅。增值稅不計入企業(yè)成本。

             比如,以小米手機為例,簡單假設增值稅稅率均為17%,手機直接賣給消費者,每部手機的不含稅成本為400元,不含稅售價為1000元。那么,小米向上游各公司支付的含稅金額為468元;小米向最終消費者收取的含稅金額為1170元。這部手機的銷項稅為170元,進項稅為68元,增值稅應納稅額為102元,即小米公司每銷售一部手機需要向稅務局繳納增值稅為102元。

             這102元是怎么來的呢?就是向消費者收取的170元的銷項稅,扣除了支付給上游公司68元的進項稅??梢?,小米向稅務局支付的增值稅是最終消費者承擔的,并不是企業(yè)的成本。

             我們剛才說,國家即將全面營改增,房地產業(yè)也納入“營改增”范圍。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未來跟我們密切相關的房屋買賣,在增值稅方面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營改增之后,房地產買賣的計稅基礎和稅率都發(fā)生相應變化。

             咱們拿北京的房產來打個比方,一套房產1000萬元,按照營業(yè)稅5%來收,那么我們就要交50萬的營業(yè)稅;而按照增值稅來收,如果我們假設房產買來時是400萬元,那么增值部分就是600萬,按照11%計算,我們要交增值稅66萬元;假設這套房增值不多,900萬購入,只增值100萬,那么增值稅額就是11萬。等于說,你增值越多交的越多,也算合情合理。

             總結一句,不管對于企業(yè)還是個人,作為增值稅納稅主體,這個增值稅,都是由最終消費者買單的。國家實行“營改增”之后,會為企業(yè)降低稅收成本,企業(yè)是否也可以考慮降低售價,讓消費者受益,以實現(xiàn)多贏呢?評論員 馬尚田

          (責任編輯:)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wǎng)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