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與代表、委員對話
破解訴訟難 改革是關鍵(兩會e客廳)
本報記者 徐雋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04日 12 版)
“這兩年,人們對法官員額制、巡回法庭、跨行政區(qū)劃法院、知識產(chǎn)權法院等許多詞匯已經(jīng)不再陌生了。這些改革在中國司法歷史上都是新生事物,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的重大改革舉措。”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少平
“司法公開讓全社會看到中國的司法改革正是以這樣的自信,堅定地往前走。”
——北京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代表
“如果職業(yè)保障跟不上,甚至人身安全遭受威脅,就會有法官、檢察官離開崗位,就會有所謂的‘下?!?。”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湯維建委員
司法改革,社會關注。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白皮書顯示,試點地區(qū)普遍反映“早改早受益、早改早發(fā)展”,人民群眾也逐步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少平(題圖左二)做客人民日報“兩會e客廳”,與北京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代表(右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湯維建委員(右一)共話司法改革。訪談由本報記者徐雋(左一)主持。
司法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主持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27個司法改革文件,最高法去年也出臺了22個司法改革文件,這些文件落實情況如何?
李少平:這輪司法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是通過改革解決跨區(qū)劃案件訴訟“主客場”問題,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二是通過改革解決審判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司法責任不明確等突出問題。三是通過改革防止暗箱操作和司法不廉。四是通過改革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立案難”“訴訟難”“執(zhí)行難”等。
李大進:我印象最深的司法改革有兩點:一是立案登記制的改革。立案登記制改革后,最起碼到去年年底,律師和當事人幾乎沒有“立案難”的反映。二是司法公開。目前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已公布1448萬份裁判文書,堪稱世界第一。
以巨大勇氣糾正冤假錯案
主持人: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對防范冤假錯案將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湯維建:2013年至2015年,最高法指導和監(jiān)督糾正的重大刑事冤假錯案件就有23起,反映了人民法院的糾錯決心。防范冤假錯案更需要改革的決心,一是堅持罪刑法定和無罪推定原則。最高法去年推出了一個舉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法庭上受審穿便裝、不穿囚服,原則上不戴戒具,反映出無罪推定理念得到實踐。二是改革證據(jù)制度。比如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刑事證明標準必須達到排除合理懷疑,有罪證據(jù)不能排除一切合理懷疑,就要無罪釋放,不搞疑罪從輕。三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四是實行司法責任制。司法責任制形成了一個倒逼機制,法官從接手這個案子開始,就要嚴格依法實現(xiàn)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
重點落實好法官職業(yè)保障
主持人:如何加強法官職業(yè)保障?
李大進:一是國家層面上還應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guī);二是要培養(yǎng)全社會對法律的敬畏之心;三是具體個案辦理要體現(xiàn)專業(yè)的素養(yǎng)和能力,以贏得人們對法律、法院和法官的尊重。
湯維建:司法的職業(yè)保障是一個制度體系,崗位要穩(wěn)定,競爭要有序,待遇有保障,還要有司法豁免制度。追究司法責任是可以的,但是前提必須是因為故意或者有重大過失,才能夠追究責任。不能稍微有一點司法瑕疵,就給予停職降級處分。
四項改革試點將在全國推開
主持人:步入深水區(qū)的司法改革任務更加艱巨,今年又有哪些改革舉措?
李少平:按照中央部署,2016年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試點工作將在全國全面推開,最高法院牽頭的10項中央改革任務,24項“四五改革綱要”任務要在今年完成。
完善法院組織體系和管轄制度,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審判;完善訴訟制度,強化司法人權保障;完善司法為民機制,進一步在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上下功夫。加快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完善網(wǎng)上立案平臺和律師服務平臺,建立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用監(jiān)督、威懾、懲戒法律制度,推廣信息化條件下的電子送達方式,出臺關于全面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意見和建議等。
稿件統(tǒng)籌:紀雅林 孫立極 季健明
攝影:李維娜 視覺統(tǒng)籌:李姿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