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别,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legend id="o3rmf"><abbr id="o3rmf"><thead id="o3rmf"></thead></abbr></legend>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財經頻道>>

          德國股市今年已下挫近13% 但經濟并未明顯惡化

          2016-02-24 10:00:04 經濟參考報

             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年初以來全球市場劇烈震蕩,反映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具體說到德國,相比經濟基本面,股市縮水的程度顯得“夸張”了。

             截至2月19日,德國股市DAX指數(shù)今年以來下挫近13%,但經濟基本面并未出現(xiàn)明顯惡化跡象。相反,根據德國央行2月份發(fā)布的報告,今年一季度德國經濟增速預計較去年四季度略有加快。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認為,一季度德國經濟預計環(huán)比增長0.4%,高于上季度0.1個百分點。

             理性實干的民族文化、健全的社會福利機制、以中小企業(yè)為骨干的經濟結構,加上長期依賴銀行間接投融資,導致德國人對炒股熱情不高,尤其是2000年“新經濟”股市泡沫破裂以后。據德國央行2014年9月發(fā)布的報告,截至當年7月,在德國上市的企業(yè)共711家,總市值約1.2萬億歐元,約占GDP的40%,低于歐盟平均水平,更遠低于美英等資本市場大國。與此同時,國際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據了德國股市總市值的半壁江山。這或許可以解釋德國股市與本地經濟聯(lián)系不甚緊密的原因。

             就眼下的德國經濟而言,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DIW)宏觀政策部門負責人費迪南德·費希特納說,德國經濟增長存在不平衡,接近消費端的服務業(yè)部門將繼續(xù)顯著擴張,而工業(yè)部門則可能拖累宏觀經濟增長。

             從積極的因素來看,今年1月份德國經季節(jié)調整的失業(yè)率降至6.2%,創(chuàng)下1990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德國央行2月份大幅下調今年本國通脹預期至0.25%。低失業(yè)加上低通脹,抬高了德國居民的實際收入及收入預期,有利于私人消費保持旺盛。

             德國捷孚凱市場咨詢公司預測,今年德國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人均增加430歐元,達到2.1879萬歐元,全年私人消費支出總額有望增長2%。

             眼下,難民危機是德國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據當?shù)孛襟w報道,今年德國接納難民數(shù)量預計50萬左右。應對難民危機導致政府支出增加,卻成為德國經濟一大利好。

             DIW認為,今年德國政府將增加150億歐元支出用于應對難民問題,直接拉動GDP超過0.3個百分點。同時,難民問題也將利好德國建筑業(yè),一批安置難民的居所亟須建設。

             從不利因素來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是新興經濟體減速導致外需疲軟,令德國及出口持續(xù)遭遇壓力。不過,歐元貶值以及歐盟內部需求復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種不利影響。2015年,德國對歐盟國家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8%。就出口同比增速而言,德國對歐盟國家比對非歐盟國家和地區(qū)高出1.4個百分點。

             更棘手的是,代表“德國制造”的工業(yè)部門產出持續(xù)疲軟。1月份德國制造業(yè)PMI降至52.3,為去年10月份以來最低值。同時,去年12月份德國生產性行業(yè)產出經季節(jié)調整后環(huán)比下降1.2%,加工訂單經季節(jié)調整后環(huán)比下降0.7%。

             DIW認為,德國工業(yè)產出疲軟主要因為外需疲弱,尤其是新興市場需求下滑。不過,內需支撐下的國內訂單數(shù)量有所增加,將支持德國工業(yè)逐漸走出低谷。

             德國政府經濟決策咨詢機構“五賢人”委員會指出,產出降低部分因為一些“低產出”的勞動力融入了德國勞動力市場。同時,服務業(yè)部門和數(shù)字化轉型似乎存在障礙,創(chuàng)業(yè)活躍度比較低。

              可以說,相對于旺盛的需求,德國經濟的供給側亟須“給力”些。(沈忠浩)

          (責任編輯:)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